伊春日報訊 又到了藍莓成熟時節,走進友好區萬畝藍莓基地,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豐收景象:一顆顆藍莓果掛滿樹間,泛著醉人的“藍”,散出誘人的“香”。這塊藍莓園的主人——— 大慶泓洋機械有限公司鞏總,正領著工人們緊張忙碌地采摘藍莓。他隨手摘起藍寶石般的藍莓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的藍莓結得又多又好,600畝掛滿果實的藍莓就等著廣大游客前來采摘了。”
為了借助小興安嶺盛產藍莓這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藍莓產業,將藍莓小漿果產業打造成為北方特色的新興產業、區域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努力把友好建設成全國最大的藍莓種植、加工、銷售基地和冷鏈物流中心,友好區將于8月3日在萬畝藍莓基地舉辦中國·友好2013藍莓采摘節,開園迎客。
近年來,友好區高舉生態大旗,以創建綠色發展示范區為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和地緣優勢,先后出臺系列寬松產業發展政策,鼓勵投資企業進駐該區發展藍莓產業,探索一條“創綠色品牌、興區域經濟、富一方百姓”,具有友好區域特色的藍莓產業發展之路。目前,已有大慶泓洋公司、伊春大自然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伊藍公司、寒地藍莓果業公司等6家企業在園區內進行藍莓種植。種植的主要品種有美登、北陸、北村、北青等10余個品種。目前已研發出藍莓干酒、冰酒、果酒、飲料、罐頭、果醬、果干等系列深加工產品。
為把友好建設成全國最大的藍莓種植、加工、銷售基地和冷鏈物流中心,該區計劃在2015年前投資6.04億元,打造集高端產品、農業觀光、休閑采摘、旅游度假、科教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園區主體工程為“四區一廊道”,即科技示范區、藍莓小鎮體驗區、采摘區、生產區、觀光長廊。目前,已建成6棟采用德國貝爾技術建設的全日光智能大棚和觀光長廊,藍莓博物館、智能溫室、科技研發中心等項目也正在建設中。
作為“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新興特色產業,該區計劃到2015年藍莓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屆時藍莓產業將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冷鏈物流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的新興支柱產業,真正把友好區打造成為國家級藍莓基地,世界級藍莓之鄉。
來源: 伊春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