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境外園區’是我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并在境外成功運作的一種新模式,有效地推動中國制造向世界制造轉變,同時也將會帶動半成品加工制造產業向沿邊地區轉移,促進境外境內產業集聚和聯動發展,形成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發揮中俄兩國支持政策的疊加和溢出效應,境外園區在構建對俄經貿發展支撐體系,落實‘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戰略、實現對俄合作轉型升級、形成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省商務廳廳長孟祥君評價。
作用一:規避風險 搭建“走出去”的平臺
隨著我國對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大量“中國制造”涌入俄羅斯市場,貿易順差不斷增加,這不僅引起了俄羅斯的強烈關注,也引發了許多貿易摩擦和爭端。
為了規避貿易中的壁壘和風險,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在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率先嘗試建立境外園區,開展對俄直接投資,有效規避了俄“灰色清關”“禁商令”和歐美貿易壁壘,為國內企業實現“走出去”開拓俄羅斯市場提供了有效載體和平臺。
經國家商務部批準的首批境外經貿合作區——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的。合作區首期開發面積5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0多萬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0億元人民幣。
中企進園區與單打獨斗有何不同?據了解,中企進園區可享受到標準、周到又規范的服務:供水、排水、電力、供熱基礎設施配套;企業入駐后,只需負責生產和銷售;其他的,諸如報關、報稅、勞務審批、企業商標注冊、設備發送等等,都不用操心;員工的吃、住、醫療,也都由園區來解決。
最主要的是,園區負責辦理合法生產需要的一切相關手續,保證了從園區出去的產品合法安全。當年在莫斯科大市場關閉的時候,很多華商損失巨大,貨物被扣,不少商戶損失幾千萬元人民幣。而合作區內廠家的產品憑借園區的生產證明、質檢單和運輸證明,一周內就全部取出了貨物。這種絕對的優勢吸引著國內企業源源不斷到園區考察,園區新入駐企業不斷增加。目前已入駐國內企業26戶。2012年,該合作區內企業生產成品鞋3000萬雙,生產服裝300萬套,生產紙箱5000萬個,加工板材50000立方米,入區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5000萬美元。
作用二:破解瓶頸 推動跨境產業鏈條形成
通過“境內半成品-出口低關稅-境外成品銷售”模式,在俄境內創建園區,對于破解中俄貿易合作瓶頸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省商務廳副廳長鄂忠齊告訴記者, 一直以來,對俄經貿合作存在著運輸成本高、清關效率低等瓶頸問題。以加工鞋類產品為例,原來每車(120立方米的集裝箱)能裝載12000雙成品鞋,每雙鞋的通關運輸成本約合十美元,現在出口半成品到俄境內加工,每車能裝運半成品鞋30000雙左右,每雙鞋的清關運輸成本在1美元左右,這樣就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此外,還能縮短運輸到俄羅斯市場三分之二時間,為企業占領市場搶占了時機、商機。同樣,在境外園區進行原木初加工再以低關稅進口到國內,既有效保證原料供應,又避免進口原木高關稅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在俄境內創建園區,推動了我省跨境產業鏈條形成。東寧華信集團創建的中俄(濱海邊疆區)現代化農業開發園區,成為俄遠東地區最大農場,回運糧食1.3萬噸。華洋綠色農業園區利用現有的8000多公頃天然牧場和5000多公頃飼料基地,以奶牛養殖及優質乳制品生產加工為主打,正在建設俄遠東地區最大的牛肉及奶制品加工基地,并探索將產業鏈條延伸到國內。“我省立足境外園區,通過大力發展產品原材料市場和銷售市場兩頭在外的‘外內外’加工貿易方式和省內企業與外資企業合作的‘內外內’模式,可以加速形成我省林業、農業、石油化工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礦產開發采掘業等跨境產業集群,促進優勢產業鏈條向深度延伸。”鄂忠齊說。
作用三:南資北移 聯手優勢資源開拓市場
境外園區的建設主要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商業運作為基礎,以促進互利共贏為目的,根據市場情況、東道國投資環境和引資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投資建設的經貿合作平臺,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到東道國投資建廠,增加東道國就業和稅收,擴大出口創匯,促進經濟共同發展。因此,我省的境外園區受到中俄雙方政府的支持。
記者從省商務廳了解到,在2006年9月和2007年8月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經貿合作分委會第九次、第十次會議上,雙方將建設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列為兩國政府支持的項目。2008年2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同意推進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意見的批復》,作為國務院批復的中國唯一一家在俄羅斯設立的中俄經濟貿易合作區,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不僅得到國家在財政、融資和稅收等方面的支持,而且俄政府在土地使用、行政審批、保護推介等方面也給予了優惠和支持,提高了企業運營效率。
目前,國內“長三角”、“珠三角”和港、澳等發達地區受空間、容量限制,資金、技術迫切需要向外轉移,而俄羅斯因與中國優勢互補受到國內企業關注。但種種江湖傳言:俄羅斯風高浪急水深魚大,有人似乎輕而易舉發了大財,有人則巨額投資血本無歸……于是,不少中企遙望商機而不敢“妄動”。而境外園區因先行一步的優勢,加之受雙方政府的支持,成為中企走出去的平臺和載體,同樣,也成為我省吸引南資北移的平臺和載體。
作用四:品位提升 優化外貿結構提升開放質量
近年來,俄羅斯社會經濟總體發展情況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政府的積極應對下,俄羅斯經濟成功克服全球金融風暴的沖擊,迅速重歸增長軌道,顯示出勃勃生機。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對外資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曾經,在俄羅斯人眼中,中國大部分企業還是靠手工生產、低廉勞動力賺點辛苦錢。而境外園區則用他們的行動,把中國人在境外的印象、形象、品位提升一個大檔次。部分園區還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快轉型升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潤產業方向快速發展。
烏蘇里斯克躍進工業園區始建于2005年,是綏芬河躍進公司投資建設的以工業項目為主的境外園區。在投資引進鞋類生產線、遠東地區最大的手套廠、膠合板廠等基礎上,正由傳統產業向科技含量高的產業轉型。園區近期發展的重點項目,一是LED照明產品、顯示屏和太陽能產品,二是電腦、手機、電視、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類產品。公司副總經理張玉鵬告訴記者,總結躍進公司的經驗,他們先是立足于國內的優勢產業,抓住國內產能過剩,俄羅斯卻有巨大需求的市場機遇,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為國內企業走出去搭建一個好的合作平臺。不但經濟效益可觀,而且政治影響深遠。
烏蘇里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二期也在積極探索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吸引我國知名企業到合作區建廠。目前已與漢能光伏發電投資有限公司、康佳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漢能集團已在合作區內建設總裝機容量12MW的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1.8億元人民幣。這一項目的建設展示了“中國制造”的科技、環保、綠色等方面的優勢,增強了合作區內產業的科技含量,它將打造真正的綠色能源工業園區。下一步雙方還將繼續合作建設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的薄膜光伏電池制造項目,以實現我國光伏產業的產地多元化,規避歐美的反傾銷貿易壁壘。
優化外貿結構,提升開放質量,我省的境外園區正在路上。
來源: 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