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考試拉開高考大幕 高考作文題 專家怎么看


    時間:2012-06-08





    “甩掉多余的顧慮”、“憂與愛”、“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高考作文題總能引發人們的熱議,今年的題目也不例外。有人稱好,認為如今的題目給考生的思維自由度已大大增加;有人拍磚,直言部分題目晦澀難懂,甚至有點“無厘頭”;也有人調侃,戲稱連高考作文都玩起了“文藝腔+穿越體”。

      那么,今年的作文題目,究竟是好是壞?學生的寫作水平,是高是低?我們的語文教育,到底路在何方?

      語文考試結束后,記者第一時間連線6位專家,分享他們的觀察與體悟。

      ——編者

      參與討論者

      陳鋒:福建某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參加高考閱卷

      張健: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副主任

      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

      張檸: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林柯: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趙麗宏:作家,多篇作品收入中小學語文課本

      讀題

      不是太實,就是太虛

      問:如何評價今年的高考作文題?

      陳鋒:沒有任何意外,以福建省來看,命題較常規,與往年差別不大,與全國其他地區的題目也差不多:大多是給定一個閱讀材料進行寫作,有的還會給定標題。

      張健:從基本趨向來看,今年的作文題重道德人生內涵,跟生活時事關系密切,但在文化與傳統的內涵方面顯得比較薄弱。

      許子東:把這次內地高考作文題放在一起看確實精彩,但仔細看,不是太實,就是太虛。全國卷的“甩掉多余的顧慮”,如果沒有了樣板文的限定可以是好題目;四川卷的材料“手握一滴水”太文藝腔,甚至有點做作;新課標卷的“船主和油漆工”,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看完滿腦子都是問號。

      跟香港比,內地的題目太文藝腔、太專,很多題目就算我身為中文系老師也無從下手,學生真是太苦了。

      問:什么樣的作文題才算好?

      張檸:一要簡潔明了,不要讓人在審題上費太多精力。二要給人想象空間,讓考生有發揮的余地。好題誘惑你把內容帶進來,必須用生活經驗來詮釋題中所蘊含的深層次內涵,讓考生將對生活和生命的想象與細節融入其中。要避免新八股題目,即可以就標題本身做文章的情況。

      許子東:香港高考文學寫作,分為片段寫作和長文寫作,學生都可以從多個話題中選取一個發揮。片段寫作要求比較具體,集中測試寫作的基本能力,有字數限制,題型多樣,可以是看圖寫作,有時也限定寫作方法,例如“運用兩個比喻描述肚餓的感覺”,“刻畫一個心胸狹窄的人”等。

      長文寫作類似內地高考作文,文白不拘。如,2011年的題目“照鏡子”,2009年的題目“那眼睛在看著我們”和“密碼失效”。

      題目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學生不會有太大距離感,同時也有上升空間,有想象力的學生可以拾級而上。

      閱文

      想看到個性化的作文很難

      問:如何定義“好作文”?

      張檸:在正確價值觀的前提之下,對標題的闡釋超越了我們的想象,也就是所謂的“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楊林柯:評價作文,“對錯”只是相對標準,知識面是否豐富、文字是否優美也屬于附加標準,而個人情感的表達與訴說才是根本所在:文章是不是“我手寫我心”,是不是抒發出了人的基本價值追求和道德良知。三流作文堆砌文字,二流作文道德偽裝,獨抒性靈才是一流作文。

      陳鋒:去年,一個廈門考生獲得作文滿分,他的作文有幾個特點:思想達到了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語言非常精煉老到;恰到好處地運用有針對性的、深刻的、富于哲理性的材料;作文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對不好的現象進行批判和反思。但每年這么優秀的作品都很少。

      問:學生的寫作水平怎么樣?

      陳鋒:從福建省的情況來看,除了個別名牌中學,整體情況不太好。大部分作品都是平平淡淡,只能達到及格標準。

      楊林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老師想看到個性化的文章很難。

      張檸:基本上不行,人云亦云,說出來的東西沒有任何新意。學生進入大學后,我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讓他們忘掉高考作文的寫法,從零開始,重新對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思考進行闡釋和表達。

      問:問題出在哪里?

      楊林柯:從高考命題上來說,過于重視道德評價。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真實人格與獨立思考能力,但命題規范卻恰恰與我們想要的學生素質相背離。

      這跟目前的作文評價體制有關系。語文教學不能追求一個確定的答案,只要學生思考了,他的答案就有價值。而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是在引導學生向一個“標準答案”靠攏,與“標準答案”不符就會在分數上予以否定。

      還有一點,高考作文閱卷往往是“快速閱讀”,看你字寫得好不好看、遣詞造句是否優美,學生寫不出真情實感,就會在語言形式、玩弄文辭上下功夫。

      教學

      好老師能啟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問:語文教育如何培養“筆桿子”?

      趙麗宏:作文很重要,從一篇作文里通常能看出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等。在語文學習當中,最重要的是學會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任何作文題目,不論多么偏、多么平淡,只要學生能表達出自己的閱讀積累和生活體會,應該不難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這種訓練,有很多方式,比如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

      張檸:在大學里,我們建議學生閱讀名著,閱讀最好的作品,而不是教材。名牌大學里文學系的學生,基本上不看教材。讀名著的目的不是模仿,而是讓學生不要再用同樣的方式寫,自己另辟蹊徑。

      問:語文課該怎么教?

      趙麗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教給學生如何識別文章的優劣,而不是像解剖麻雀一樣,按照非常固定的思路去解讀文章。在這當中,中學老師起到很關鍵的作用。這要求語文老師首先自己是讀書人,有豐富的閱讀儲備和較高的閱讀能力,這樣才可能去啟發學生,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

      我在上學讀書時就有這樣的感受,那些能夠深遠影響學生的老師,并不一定專注于分析課文,而是通過課文,教授學生課本以外的知識,啟發學生對于語言文學的興趣。當然,不是說必要的理解文本、分析文本的能力并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通過語文了解人生和世界。切勿因為死板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失去對語文的興趣,甚至失去靈性。

      楊林柯:語文教育首先是要培養一個人,而現實操作中卻是技術性、工具化的多,人文追求的少,把語文教育變成了“小語文”。

      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教師和家長的培訓,因為語文教育是一個輻射的過程,營造良好的空氣、陽光、雨露,學生自然會茁壯成長。

      不要再簡單地把作文練習視為語文教學的一種,而是提高到培養學生內心抒寫、自我交流、人格塑造的高度來看待,畢竟人的成長首先是心靈的成長。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