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科技,為新疆棉“加油”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3-29






      最近,新疆棉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很多讀者詢問,河南作為曾經的棉花種植大省,如今的棉花種植情況如何?棉花育種能力如何?在新疆棉花發展中發揮了什么作用?3月27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和種植大戶。


      河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棉花研究室副主任唐中杰說,上世紀90年代,我省棉花種植面積曾超過1800萬畝,是當時全國棉花種植大省。進入21世紀后,河南省棉花種植面積不斷減少。2020年,河南省棉花種植面積僅有24萬畝。


      他說,河南省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與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相比,種植棉花的比較效益低,棉花種植機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成本較高。同時,我省作為全國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對種糧有很多鼓勵性政策,農民紛紛棄棉種糧。


      雖然種植面積減少了,但河南省仍然保持了較強的棉花科研能力,并在雜種優勢利用和抗病、抗逆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雜交棉產量、抗性同步改良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選育一批高優勢棉花雜交種,先后培育出“豫雜35”“豫雜37”“銀山14”等16個棉花新品種,在省內外累計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


      近年來,河南省積極響應科技援疆、“一帶一路”倡議,立足河南,服務新疆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棉花生產。省農科院在新疆建立了棉花育種基地,有3個棉花新品種在新疆、中亞棉區得到推廣應用,取得了河南—新疆—“一帶一路”棉區棉花穿梭育種的初步成效。省農科院培育的棉花新品種“銀山2號”在塔吉克斯坦種植面積超過85萬畝,占該國植棉總面積的30%,被命名為“友誼1號”。


      在河南省安陽市,有一家棉花研究單位,就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該所新疆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永山說,所里培育的“中棉35”“中棉49”等品種在新疆起到了更新換代的引領作用,曾在南疆得到廣泛種植。


      未來,河南省棉花種植的前途如何?河南豫達隆發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新奇說,棉花在我省局部地區再現輝煌是可能的。


      趙新奇是太康縣人,原來在江浙一帶從事紡紗行業,后回家鄉創業,所用的棉花都是從新疆或者周邊地區買的。太康原本也是棉花種植大縣,年種植面積曾經超過100萬畝。如果在當地推廣棉花種植,就地加工,成本將大大降低,也能推動農民增收。因此,從2017年開始,他采用“公司+農戶”的方式,鼓勵農民進行訂單生產。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能產籽棉300多公斤,訂單保底價是一公斤6.6元,農民一畝地的收益能超過2000元。他說,只要收益高,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種植棉花。(記者 李運海)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十三五”期河南投資87億打通內河水運出海通道

      從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投資87億元,提升內河航運能力,打通經平頂山、南陽、漯河、周口、信陽的出海通道。
      2017-03-21
    • 今年河南省大氣治理力度再加大

      3月16日,在河南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第四次擴大會議上,《河南省2017年加快推進供熱供暖實施方案》等7個實施方案和《河南省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污染考核獎勵暫行辦法》正式下發,
      2017-03-21
    • 河南發展生態和觀光農業促民增收致富

      河南發展生態和觀光農業促民增收致富

      春日里,澠池縣果園鄉李家村的杏花開了。該村是仰韶杏主產地,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通過發展觀光農業、鮮果銷售,農民收入頗豐
      2017-03-21
    • 前兩月河南省工業運行持續向穩

      3月20日,記者從省工信委了解到,今年1至2月份,我省重點工業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五大主導產業持續發力,整體形勢較好;傳統產業運行出現分化;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增長較快,為打好產業轉型發展攻堅戰奠定了較好基礎。
      2017-03-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