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建國:以項目建設為引領 河南省臺前縣正成為豫魯開放融合橋頭堡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7-16





      7月15日,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舉辦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專題講座。筆者應邀以《當好開放融合橋頭堡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樣板》為題,為臺前縣黨員干部做專題報告。


      會上,筆者以近期內與臺前的三次“邂逅”為引,客觀評價了臺前在主導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并圍繞“‘十四五’時期,臺前縣面臨著怎樣的新形勢”“‘十四五’時期,臺前如何當好開放融合橋頭堡,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樣板”等方面做了兩個小時報告。


      具體說來,這三次邂逅中的第一次,是4月底參加了今年第一季度濮陽市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暨產業集聚區重點項目觀摩點評活動,臺前是第三站。對臺前初印象中最顯著的一個亮點,是其可以稱為羽絨業臺前標準的羽絨產業。


      從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興起,經過40多年的發展,臺前縣羽絨產業逐步從購銷羽毛發展到分揀粗加工,最后形成以羽絨制品加工為主導的局面,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產業集群式蝶變。


      而進入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階段,臺前羽絨更是全面升級,逐步成為整個行業標準、檢測、產業集群式發展的標桿。當時考察的蘇州東展羽絨產業園項目,不僅符合主導產業發展方向,而且在生產技術、工藝及價值鏈上,均處于行業產業鏈的高端位置,這其實是對臺前的最大認可。


      現場,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選擇臺前的理由時說,除了臺前,全國沒有一家專業園區能夠集聚羽絨產業上下游鏈條于是一身,而臺前這種專業集聚的生態就是其最大的優勢。


      這是產業集聚區過去、現在及未來對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意義,而且隨著園區集聚的不斷升級,這種勢能還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強。


      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調研產業發展時強調,要聚焦產業、企業、企業家、科學家。支柱產業、主導產業不強,就支撐不起經濟大廈。從這個角度來說,臺前持續聚焦羽絨產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做法,正是在踐行這種產業發展的方法論。


      第二次,是6月初回到臺前,花了近兩天時間,圍繞重大項目建設和鄉村振興這兩個主題,做了更加系統、深入的考察。


      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先后考察了羽絨及制品、精細化工及汽配制造等主導產業項目、企業。最大的感受是,臺前正在謀劃一批打基礎、強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整個城鄉面貌有了極大提升,現代農業提質增量同步進行。特別是在圍繞補齊短板積極謀劃項目方面,突出主導產業大舉招商引資,整個縣域經濟發展后勁越發明顯,在濮陽縣域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趕超態勢明顯。


      考察中,這些落地項目有兩個特點:一是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大、增速快;二是瞄準全產業鏈布局的招引思維突出。


      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調研產業發展時,提出的產業發展方法論中強調:要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未來產業謀篇布局。考察中,筆者發現,臺前縣也正是按照這樣的以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來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產業上看,過去幾年,臺前縣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促進產業集群聯動發展,構建羽絨及制品、能源化工、現代物流“兩大一強”產業體系。


      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工業經濟增量提質,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培育了櫻桃、食用菌、大蒜等特色農業品牌,壯大了鵬達羽絨、海源化工、飛翔房車等一批龍頭企業,發展了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醫藥等新興產業,形成了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打造臺前特色產業升級版。


      相信隨著這批項目落地見效,未來三到五年,臺前構建的羽絨及制品、能源化工、現代物流“兩大一強”產業體系,將會推動臺前縣域高質量發展再迎新蝶變。


      從宏觀上看,過去幾年,臺前縣縣域經濟發生了質變,完成脫貧摘帽,全縣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跨上5億元新臺階,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年均兩位數增長,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等重點工作成效明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態勢喜人,臺前正在加速由區域邊緣變為高質量發展前沿,區位特點已轉化為區位優勢。


      這背后的關鍵,就在于臺前緊緊聚焦在產業發展上,聚焦在項目招引、建設上,特別是在做大做強羽絨及制品等優勢產業,推動能源化工產業等優勢產業能級提升上,在引進培育風電等新興產業上,在電商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上,促進產業蝶變升級。


      特別是項目建設上,臺前縣把項目建設作為全縣工作的大事要事來抓,立足臺前特殊的區位優勢、潛在的交通優勢、各級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政策優勢,持續做強產業鏈、發展創新鏈、提升價值鏈,著力打造全產業鏈產業,為高質量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項目建設機制保障上,臺前從健全完善發展機制入手,綜合運用周調度、縣級干部分包、首席服務員、臺賬管理、現場辦公等推進辦法,把項目建設工作細化、量化、具體化,一項目一專班,一工地一專人,一個環節一個環節調度,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推進,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全力推動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比如,為破解資金難題,臺前就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新一重”等領域高質量謀劃項目,積極申報爭取資金,創新開展項目融資,有力支撐了項目建設、城市發展和民生改善。


      在項目招引上,臺前強力推進開放招商,堅持“二分之一”工作法,全員上陣、全員招商、精準招商,縣級干部率先垂范、帶頭招商,每月對鄉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外出招商情況和對接洽談成效,量化評分、全縣通報,倒逼招商引資責任落實、成效提升,先后簽約落地了東展羽絨產業園、豫臺糧油農業產業化項目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促成了一季度集中開工項目22個,概算投資75.8億元;4月16日再次集中開工項目20個,概算投資40.2億元。一季度,臺前縣27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2.9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9.8%。


      臺前在濮陽市2021年第一次產業集聚區重點項目觀摩評比中榮獲縣區第一名的好成績,就是這種積極發展態勢的最佳例證。


      在營商環境優化上,臺前通過設立縣委營商環境建設委員會等改革,探索總結出了“一平臺、二精準、三辦理、四維度、五支撐”的“12345”工作模式。包括成立濮陽市首家“110”受理中心,為企業經營排除干擾;包括持續推進“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服務小組、一抓到底”的“四個一”服務機制,全程跟蹤服務,切實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難題;包括開啟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的“首班車”等。


      濮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明確,“到2025年臺前縣生產總值達到200億元”,以及“深化豫魯合作,重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產業跨區域協同布局,共同打造豫魯交界區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筆者認為,臺前接下來的關鍵是通過產業集聚區等園區平臺,加強要素流動、產業跨區域協同發展,通過一批重大項目招引、建設,實現縣域經濟從百億級向200億級的飛躍,爭當豫魯交界區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先行區,豫魯開放融合橋頭堡,從而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融入“雙循環”特別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文/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