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辛莊村幼兒園門前接送孩子的家長
中原網訊(記者 吳泳 文/圖)再過20多天的5月8日,我國首個村級市濮陽西辛莊市將正式成立。
這消息自從全國兩會期間傳出后,立即在社會上和網上引起持續熱議。喝彩聲很多,質疑聲也不斷。特別是最近幾天,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在微博上的質疑,讓村級市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首個“村級市”什么樣?那里的農民過著怎樣的日子?為什么要建?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有何意義?
昨日,該村黨委書記李連成接受本報專訪:“村級市就是新型城鎮化的一種創新模式,就是改革開放30多年體現在西辛莊的成果和結論;就是‘城市有啥俺有啥’,但不包括公務員、機關以及種種‘城市病’。”
[ 河南省新聞名專欄 ]
村子如同園林
公共服務媲美都市
“這已經是個城市了!城里有的這里基本都有;城里不好的這兒卻都沒有。”昨日上午,和記者一起第一次走進西辛莊的的哥王宏剛說。
西辛莊隸屬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離縣城20多公里。黃河北岸的小風清新涼爽,引來的黃河水嘩嘩在村口奔流。
王宏剛說出的也是很多人的第一感覺。進村第一關,就是造價100多萬元的高標準大橋。橋體潔白寬敞,往東張望,精神一振,一條筆直的4車道水泥大路橫貫東西。
大路兩旁,第一眼看到的是無處不在的嫩綠和紅黃,錯落有致;第二眼,是整齊雅致的小別墅,鱗次櫛比;第三眼,是遠處恢弘的廣場和樹林,應接不暇。
這里的道路全部硬化,共10多公里。東西寬敞,南北貫通,下水道15千米。
無論是大小道路、別墅周邊,還是醫院學校、工廠球場,全部被松柏、冬青、油菜、木槿包裹。不是花樹裝點著建筑,倒像是建筑裝點著花樹。
村委辦公室干事馬俊嶺介紹,現在,村里繁茂的廣玉蘭、木錦、銀杏等貴重苗木1400棵,綠化道路2400米,培植綠地1.8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達25平方米。而國家園林城市的人均綠地面積標準是≥11平方米。
村里僅休閑公園就有兩個,園里池塘清幽,游魚成群,鮮花斗艷。在東頭的游園里,13名村民和游客正悠閑垂釣。
家家小別墅
水電氣齊全
記者徒步把西辛莊繞了近一半,腿走疼了,景還是看不完。
這里172戶人家,都住著205平方米的兩層小別墅,全部棋盤式規劃。風格是一致的飛檐仿古式,整齊卻不劃一。
65歲的李電啟就住在廣場西頭,家里6口人,房子10多間。“10多年前規劃得好,現在就算孫子孫女都結婚了,四世同堂都夠住。”
李老漢說,住在這兒,吃水不要錢,看有線電視不要錢。家家都通天然氣,每月每人免費使用6立方,基本用不完;超額了每方只收兩塊錢。
電每人每月能免費用7度,按6口人算,足夠60瓦的燈泡持續點27天還多;超額了,每度也就5毛多錢。
村里有高規格敬老院,孤寡老人供養一律免費
在這兒過日子,生活成本和社會服務如何?
李電啟老漢等人介紹:村民孩子上學不要錢。村里有自己的幼兒園和全市一流的標準化小學,全部免收學雜費。幼兒園還是濮陽幼師學校的實驗基地和中原幼教協會的會員單位。
“養老不要錢。村里有高規格敬老院,孤寡老人供養一律免費。”李電啟老人說,看病也基本上全免,濮陽縣民生醫院就在村里。
村民李電明介紹,2009年村里投資8000萬元建起這家醫院。村民控股,所有居民都是股東。孤寡老人看病不收任何費用,其他村民看病免收診斷費,只收藥品費。
現在有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別的地方,大病醫療報90%,這里報100%,剩下的10%村里出。
馬俊嶺介紹,醫院現在是縣級非營利性醫院。基本解決了附近60萬農民“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還得花路費”的困難。
記者了解到,醫院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病房內空調、暖氣、衛生間一應俱全。美國GE公司生產價值600萬元的16排螺旋CT、彩色B超等先進醫療設備,普外科、心內科、神經內科、婦產科、手術麻醉科等臨床、醫技科室應有盡有。
該院和濮陽市人民醫院、中原油田總醫院等醫院技術協作,目前擁有專家和醫護人員近90人。
西辛莊村實現6次創新和轉型
住著小別墅,有這么多免費福利,上學、養老、看病基本都不掏錢。那怎樣掙錢?
李電啟笑瞇瞇給記者算了筆賬:兒子兒媳都在村辦的照明公司上班。兒子月薪2000多,兒媳月薪超過2300元。僅小兩口的工資,每年就超過5.5萬元。
家里還有7畝地,老漢種著,糧食蔬菜基本自給自足。
村里的速生楊分紅,每五六年能分1萬多元。再加上村辦企業的分紅,一家人每年掙個10萬元松松的。
“孩子們都不想外出打工,村里就有20家企業,其中6家還是外資企業。”
該村黨委書記李連成介紹,現在,20家企業全部集中到產業園區,園區面積3000畝,高標準廠房5萬平方米,遠離生活區,固定資產達到10億元,安置農村勞動力3000多人。
西辛莊家家有工人,戶戶有股份,實現了傳統純農業村向新型工業村的轉變。
上海閔原電器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到該村建廠,浙江、江蘇、上海、臺灣等地的電光源企業,先后入住西辛莊電光源工業區。
其中,僅臺商投資就2億元,年產節能燈、熒光燈500萬只,年產值9000萬元,利稅2700萬元,安置勞動力2000余人。
除了新型工業,該村周邊種著經濟林960畝,生態環境和經濟綜合開發。生態林附近建成了大型奶牛場,現存欄量240余頭,并成功與伊利公司簽約,經濟效益得到保障的同時,也保障了村民每天都能喝上優質鮮奶。
“80年代初,我們率先搞大棚養殖等設施農業,第一桶金掙了10多萬元。”李連成說,搞設施農業的多了,他動員黨員村民趕緊轉型,1991年立即搞起了村辦企業,次年便盈利200多萬元。
村辦企業進入瓶頸,再爭先轉型,搞股份制。再變是招商引資,又變是做強三產,繼續變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直到今年推出的打造村級市,接連6次創新和轉型。
“我們建市的目的只是想讓老百姓過得更好一些”
今年兩會以來,河南西辛莊要建村級市的消息紛傳后,社會各界展開持續熱議。
喝彩叫好不斷的同時,爭議也有。4月12日,于建嶸的一條微博一石激起千層浪。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于建嶸:首個村級巿,濮陽西辛莊市今年5月8日掛牌。媒體來電問這一改革的重要意義。我告訴他,這不叫改革,這是瞎胡鬧……那先改了憲法的規制,讓全國60多萬個村長都成為巿長,或者干脆叫某某國,村長全叫囯王不是更威風?!“村級市”的稱謂違反了憲法規制。
這條微博截至目前被直接轉發6000多次。于的觀點,得到不少博友的贊同。
今年3月4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看望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時,對李連成說:“你這是又要創造一種新模式啊。”省委書記盧展工也就此稱贊李連成“有思想,有遠見,敢想敢干,只要敢想敢干就能實現”。
李連成4月14日受訪時曾回應質疑說:“概念和內容是兩回事,俺這個‘村級市’一沒公務員,二不設行政機關,第三,我還是一個支部書記,我們建市的目的只是想讓老百姓過得更好一些。”
“我們這個村級市和行政區劃里的市是沒有關系的,只是一種叫法,想要讓農民過上市民的生活。”
昨日中午,正在濮陽縣城忙著參加縣人大會的他擠出午休時間接受本報專訪。
“建村級市也好,我們30多年來的努力和6次創新也好,其實就是一句話——實現‘城里有啥俺有啥’。”
城市的優勢,如強大的二產、三產,完備優良的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便捷的交通、宜居的環境等,這些要“城里有啥俺有啥”。現在西辛莊已基本實現了。就是基本消除城鄉差別,令鄉村的生態環境、產業產能、社會服務、幸福程度全面媲美城市。
而30年來大中城市不斷困擾的種種頑疾,如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這些西辛莊一定不能有。而是要生態宜居、興業宜業、持續發展。這就是“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將其和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科學協調發展”。
“這個路子,西辛莊已經實踐了至少15年了。結果是成功的,經驗是有說服力的。”
對于建嶸等人士和網友的爭論和質疑,李連成再次回應說:“于建嶸的質疑和不認同,也是對西辛莊的關心。如果你一直不理解,(我只能說)這就是創新。感謝于建嶸!”
來源: 中原網--鄭州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