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漫畫/王偉賓
做法是成立業主大會工作輔導中心
由社區專家、教授、業委會主任等組成協助小區成立業委會
大河網報道:去年11月,針對鄭州市物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市里提出提升物業水平的19條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今年年底前實現城市社區業主委員會全覆蓋,對沒有組建業委會的小區,要限期組建。面對習慣性“難產”的事實,業內人士稱,開發商有配合組建業委會的義務,而業主也應增強“主人翁”意識,業委會并非“事不關己”。
難題
1
業主不積極,認為業委會“事不關己”
搜集20%的業主簽名,是青青美廬小區組建業委會的帶頭業主小劉最頭疼的事。他把組建業委會的必要性“說爛了”,比如可以很便捷地啟動維修資金,把漏水許久的樓頂早日修好,但低層的業主說,“又漏不到我家,業委會關我啥事。”小劉和很多業委會籌備帶頭人都遇到過業主不積極的現象。
支招
業主應學習外國一入住就組建業委會
鄭州市房管局物業管理處處長程建穎:在南方,很多業主不會讓電梯滿載,寧愿多等一會兒,因為他知道滿載會減損電梯的壽命,影響的還是自己。業委會也是如此,雖然他可能沒解決某個業主的問題,但他代表的是小區全體業主,在監督物業時,不像以前單兵作戰,它更有力度。
知名物業專家舒可心:業主要向國外學習,一住進小區,就先成立業主大會、選出業委會。平時,花很少的成本讓它運轉,一旦與物業或者開發商發生糾紛,就能立即反應。
難題
2
業主彼此陌生,牽頭人缺乏公信力
有業委會籌備組成員回憶,組建業委會大多采用挨家挨戶敲門的辦法,且多在晚上。一些業主曾把他們當推銷員、騙子、小偷,甚至曾被投訴到物業公司。有時同一個樓層的鄰居,都彼此陌生,難開展工作。
支招
居委會平時應給業主搭建溝通平臺
河南省物業商會秘書長張國強:業主彼此陌生,牽頭業主缺乏公信力是成立業委會的通病。居委會在平時應該給業主搭建溝通的平臺,比如組織文娛活動、體育比賽、年度聯歡會。
一些小區有業主QQ群、小區論壇、貼吧,那些入住率低或租房戶多的小區,可以借鑒,在網上加強溝通。
難題
3
開發商、物業公司設絆子
目前,要成立業委會的小區,大多是業主和物業矛盾無法調解,業委會組建起來后,第一件事就是“干掉”物業公司。而鄭州90%的物業公司都是開發商下屬的,一聽說要組建業委會,開發商和物業公司常常設絆子。
支招
業主可向物業協會投訴設阻物業公司
鄭州市物業管理協會會長張國俊:物業公司應該正確看待業委會。有了業委會,物業公司更易開展工作。
對于業委會籌備組,開發商和物業應提供業主姓名、聯系方式、產權證面積等最基本信息。
目前,鄭州有1000家物業公司,其中410家是物業管理協會的會員單位。如果在籌備業委會時,物業公司設絆子,業主可以向協會投訴,協會將協調解決。
難題
4
成立業委會門檻偏高,容易“黃湯”
據規定,成立首次業主大會,應由3名以上業主提議,并征得入住20%以上業主簽字同意,將書面申請提交所在地的房管部門。業委會籌備組成立之日起45天內,要召開首次業主大會,選出業委會。不少牽頭業主反映,業委會成立門檻偏高,一旦中間遇到絆子容易“黃湯”。
支招
業主要先吃透相關法律法規
張國強:業主要想成立業委會,要先弄懂學好《物權法》、《業主大會規程》和《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這一點很關鍵。籌備業委會,要弄明白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規定辦事,這才能掌握主動權。
難題
5
政府相關部門指導缺失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相關部門的指導缺失是事實。不少居委會每年有舉辦社區活動的任務,這些活動只能在小區里進行,而場地、水電等支持都由物業公司提供,為得到支持,這些部門不愿“得罪”物業公司,對業主的幫助自然少了。
支招
成立業主代表協調委員會向業委會過渡
程建穎:去年11月,鄭州市物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鄭州市住宅小區業主代表協調委員會指導意見》,由鄭州市副市長張建慧簽發,要求“沒有業委會的小區應當成立業主代表協調委員會”,以行政手段加快業委會成立的步伐。
街道辦將到小區每棟樓走訪,每棟樓選出一個“樓長”,由3~11人組成業主代表協調委員會,代行業委會部分職責,這是召開業主大會產生業委會前的過渡組織。
舒可心:現在北京的辦法比較好,讓公益律師、公益人士、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協助小區成立業主大會、選出業委會。
2011年,北京市住建委批復成立“北京首一業主大會工作輔導中心”,是由國內及北京的社區專家、教授、業主委員會主任組成,為社區提供專業化服務,協助小區成立業委會。該中心一年能幫助幾十個小區成立業委會。
難題
6
組建業委會缺乏資金
青青美廬小區業主小劉稱,在籌備業委會的這幾個月里,印刷費、通信費、交通費等,他已經花了近千元。沒有資金來源,完全靠個人奉獻,積極性容易被打消,也是業委會“難產”的原因之一。
支招
政府撥款或物業將公共面積收益劃撥一部分給業委會
舒可心:業主大會是業主自己的組織,既然認為業委會有用,業主就要為其承擔費用。如果業委會沒經費,他們利用職權獲利,那豈不是更糟?
業委會也有義務和責任,比如它應誠信,不能騙業主,還應定期召開業主大會,監督物業公司,如委員不盡義務,業主就罷免他。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資金,幾乎是每個業委會出現問題的根源,但如何解決資金問題,還沒有太好的先例。
他建議,對于每個籌備業委會的小區,政府部門予以撥款,撥了多少、支出多少、賬目明細等,由政府、業委會定期張榜公示。
物業公司在小區公共面積的收益,如室外廣告、樓宇電梯廣告等,這些理應花在業主身上,也可以抽出一部分劃給業委會。
來源:大河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