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源頭活水來——鄉村振興五大行動計劃系列解讀之二
8月底,第四屆河南省2021年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公布入圍復賽的100個項目及選手名單。與往年相比,參賽項目中新業態新模式數量快速增長,參賽農民范圍不斷拓展、呈年輕化。
就在賽事如火如荼開展之際,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河南省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多措并舉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一幅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成為振興中原鄉村“源頭活水”的美好畫卷鋪展開來。
強基礎:全面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去年我們到7個省轄市進行專題調研,今年又隨機選擇4個有代表性的鄉、村進行解剖麻雀式蹲點調研,在此基礎上起草了文件稿。”《行動計劃》起草組一位成員說。
調研中大家普遍感覺到:要把解決鄉村人才保障問題作為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之舉,“外引”“內育”并行,營造干事創業氛圍,全面構建農業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行動計劃》明確,充分發揮各類主體在鄉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依托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培養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充分發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培訓機構作用,支持企業參與鄉村人才培養。
“試驗站集研發應用、產業融合、人才培養等功能于一體,將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科技、產業和人才支撐。”今年7月,在河南農業大學(舞陽)現代農業綜合試驗站簽約揭牌儀式上,舞陽縣縣長朱暑光說。
農業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如何打造?鼓勵各地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橋梁是一條捷徑。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既需要有號召力的帶頭人、有行動力的追夢人,也需要善經營的“農創客”、懂技術的“田秀才”,這是眼下鄉村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之一。
優機制:堅持人才引領產業發展
今年34歲的馬明盼想不到:在洛陽市黨建引領鄉土人才回歸各項優惠政策扶持下,僅一年多時間,占地規模204畝、擁有85個大棚的“甜瓜小鎮”破土而出。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洛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何偉說,該市將持續實施“河洛黨建計劃”引領鄉土人才回歸,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研究制定支持政策,讓更多鄉土人才施展作為。
從健全農村工作干部培養鍛煉制度,到建立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從健全鼓勵人才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制度,到建立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等,《行動計劃》對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振興體制機制進行了統籌安排。
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夯實制度基礎,有哪些創新舉措?“比方說,有計劃地選派縣級以上機關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干部到鄉鎮任職、掛職,就是為了完善年輕干部培養鍛煉機制,樹立干事創業鮮明導向。”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蘭考縣選拔18名農村優秀實用人才掛任鄉鎮(街道)科技副職,商丘市睢陽區省派博士服務團與當地領導班子密切協作完成各項工作,淮濱縣大膽創新試行鄉村醫生“鄉聘村用”制度……各地各部門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保障措施,讓農村人才匯聚、人氣旺盛。
提素質:發展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初秋時節,內鄉縣趙店鄉長嶺村,昌宇農林公司的產業工人們正忙碌地管護萬畝核桃樹。公司負責人郭小梅來自山東濰坊,憑著對農業的情懷,發展核桃產業帶富一方人。內鄉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招引一批像昌宇農林這樣的農業龍頭企業是關鍵一招,在一攬子貼心政策和真金白銀的支持下,新型經營主體遍地開花。
就全省而言,引進人才并不足以滿足當前鄉村發展的需求。《行動計劃》圍繞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制定了一攬子計劃,優化鄉村人才發展綜合生態,逐步減小城鄉人才“勢能差”。
省委工作會議作出實施“十大戰略”重要部署,其中之一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實施‘鳳歸中原’返鄉創業工程,圍繞‘一人一證、技能河南’建設,打造一批民生保障型人力資源品牌,組織參加全國鄉村振興技能大賽。”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按照《行動計劃》部署,到2025年,我省鄉村人才振興要取得重大突破,鄉村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使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鄉村振興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記者劉嬋)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