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市常年有150多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其中跨省務工120多萬,該市的正安縣2007年、2010年先后被授予“全國勞務輸出工作示范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范縣”。
但是,據正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今年農歷春節期間來自福建、上海、廣東等地近30家企業提供近5000個崗位,但報名人數不足百人。
“去年春節期間,我們也只滿足了外省企業20%的用工需求,今年這一比例將會更低。前幾年與我們合作招工的福建一家勞動部門,由于招工效果不好,今年已經不跟我們聯系了。”正安縣勞動就業局局長黃曉梅說。
貴州眾國人才市場招聘事業部經理尹學峰分析說,一些企業在春節之前已經提早招聘儲備人才,今年來貴州招聘的外省企業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幅度較大,隨著工資差距縮小,招聘難度越來越大。
不光是貴州,安徽、四川、河南等傳統勞務輸出大省也面臨著“用工難”問題,給本地承接產業轉移、經濟結構調整等帶來不利影響。
為滿足本地發展用工需求,一些地方政府想方設法留住返鄉農民工。如貴州黔東南州丹寨縣對在縣內企業就業人員在租房、買房等方面實施優惠,鼓勵支持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等城鄉居民返鄉、留鄉就業創業。
一些專家及業內人士認為,中西部勞務輸出地返鄉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卻依然鬧“用工荒”,折射出的問題并非社會提供就業崗位不足,而是人才業務能力與需求不匹配等結構性矛盾。
貴陽市人力資源市場常務副主任劉潤生說,中西部近年來發展較快,對高端、技術型人才需求旺盛,而中西部高層次專業人才儲備不足,輸出到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務工人員以鞋帽紡織小五金等方向為主,加之本土企業工資待遇偏低,企業文化、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較滯后,返鄉人員回來能力不匹配、業務不對口、務工不適應。
專家建議,要破解傳統勞務輸出地的用工“困局”,促進就地就近就業,政府和企業要更加重視軟硬件建設。另外,現在的農民綜合素質已得到較大提高,他們不僅僅滿足于技術層面的培訓,更迫切需要得到現代管理經營理念等方面的培訓。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