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春三月問三農——溫家寶總理河南調研紀行


    作者:平 萍    時間:2012-03-20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河南調研。圖為溫家寶在漯河市臨潁縣固廂鄉小師村與當地群眾親切交談。 本報記者 郭 宇 攝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河南調研。圖為在漯河市舞陽縣蓮花鎮韓寨村與基層群眾座談時,溫家寶總理精彩的講話博得了大家陣陣熱烈的掌聲。本報記者 郭 宇 攝

    共和國的總理,深深牽掛著中原大地,深深牽掛著與這片土地共生共榮的農業、農村和農民。

    農歷春分將至之時,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再次風塵仆仆來到了春暖花開、鶯飛草長的中原大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國務院副秘書長、總理辦公室主任項兆倫,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學東,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田學斌,省領導盧展工、郭庚茂、劉春良、秦玉海、劉滿倉參加調研。

    2009年河南遭遇大旱,當年2月7日至8日,在抗旱澆麥奪豐收的關鍵時刻,溫家寶總理親臨河南,察看指導抗旱工作,親手為麥田澆下汩汩清泉;2010年6月9日至10日,在“三夏”生產的重要時刻,溫家寶總理又冒著酷暑來到河南,深入收割現場,走進田間地頭,與中原人民共同分享夏糧豐收的喜悅!擔任總理9年來,溫總理已是第9次來到中原大地,每一次都是心系百姓、晝夜兼程,河南城鄉留下了總理深深的腳印。

    總理對河南糧食生產的重視,對人民和土地的深情,河南人民感受至深。

    “你說的看苗、看天、看地,我再給你加上兩個字:看人。”

    17日上午11時,一下飛機,溫總理便驅車直奔臨潁縣固廂鄉高產創建示范區。這個示范區是臨潁縣承擔的農業部小麥萬畝優質高產創建示范區,面積有10500畝。

    迎接總理的,不僅是一望無際的麥田,一望無際的新綠,還有正在田間噴灑勞作的村民和忙碌在田間地頭的農業科技人員。

    眼下,河南小麥正從北向南逐步進入起身拔節期,也是小麥一生中田間管理的最關鍵時期。

    溫總理剛下車,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部小麥專家組副組長郭天財便迎上前來,“總理,我們又見面了!”連續3年,總理來河南考察糧食生產工作,都是郭天財在田間為總理作介紹。

    蹲在地里,總理仔細端詳起麥地和麥苗,察看墑情和小麥分蘗情況。“這是才下過雨吧。”總理問。

    郭天財說,“昨天才下的雨。河南有句農諺,麥收‘八、十、三’三場雨,是說只要農歷八月、十月和來年三月,這三場雨下來,麥子就能豐收呢!前兩場都及時下了,昨天這場下得還不太夠。”

    總理笑著說,“是希望再下場透一點的雨吧。”

    郭天財忙說,“對對對,總理來了,我們希望您能帶來一場好雨。去年您來的時候,我給您說了四句、十六個字。今年我給總理您再說四句,就是‘看苗看天看地,科學肥水管理,防治病蟲草害,促根壯蘗增穗’,24個字。”

    溫總理聽后稱贊說,“你每年概括得都非常好,而且每年都不一樣,切合當前實際。”

    郭天財說,“去年是以抗旱為主,今年我省小麥底墑比較好,這叫播種基礎好、底墑好、冬天苗情好。糧食生產上每年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們搞農業科技的,必須得了解生產實際。”

    溫總理說,“今年回暖晚。”

    郭天財說,“對,回暖晚。但是回暖晚也有好處,第一是抑制了旺長,第二,春長有利于生產,麥粒會比較大。”

    溫總理聽郭天財分析得頭頭是道,贊揚說,“你說的看苗、看天、看地,讓我知道了很多,還懂了不少知識。我再給你加上兩個字:看人。人,就包括了像你這樣的小麥專家。河南有個優勢,也是個特點,就是農科院、研究所,農業技術人員,每到農業生產的關鍵時刻,大家都在積極獻策,都在第一線親自指導。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加快農業科技進步,關鍵要靠科技人員下鄉,科技下鄉。”

    省農科院院長馬萬杰說,河南是農業大省,最終解決糧食問題還是要靠技術,1995年您在河南看玉米種子時,給我們提了很多希望,現在我們都實現了。我們的鄭單958玉米品種,是農業部重點推廣品種,一年種植6800萬畝,適應性非常廣,在中國的各個地域,在哈薩克斯坦、在越南,都非常適應,連續九年種植面積是第一位了。

    溫總理聽了十分高興地說,“河南農業貢獻大,糧食產量高。除了農業科技人員在第一線,其實還有一條,抓種子,抓良種,是不是這樣?!”

    看到眼前的小麥一碧萬頃、長勢良好,溫總理十分欣慰。

    “種糧大戶國家是支持的,農業的發展需要規模經營,需要種糧大戶。”

    春光明媚、春風浩蕩,已到了正午時分,站在田間小路上,溫總理還在親切地與圍攏過來的三里頭村的村民興致勃勃地拉著家常。

    “三里頭村有多少地,多少人,村子里出去打工的有多少?”溫總理問村支書。

    “有3000多口人,2300畝地,出去打工的有600人。”

    “青壯勞力基本都出去了吧。都到哪去了?”

    “一般到俺縣附近的產業集聚區。這兩年都不太去外省打工了。”

    “那就是河南發展起來了,自己能就近打工了。”

    “對對,好多都在產業集聚區。”

    “其實農民不愿意跑太遠,離家近點還是好。”

    “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還好吧?”總理又問。

    “國家的政策好,不讓交糧也不讓交稅了,現在還有各種補貼,加上種子補貼一畝可以補117元呢。”

    “我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已明確,今年要繼續提高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7分4。”

    “是啊。請總理放心,我們一定把地種好。”

    聽說村民呂煥云把自家的土地流轉給了種糧大戶李心午,溫總理問李心午,“你現在規模經營的有多少?”

    “集中了大概2000多戶。”

    “一畝地給多少錢?”

    “800塊錢一畝。相當于大概800斤小麥。”

    “你自己干不了吧。”

    “干不了,有合作社,我把種子、農藥、化肥都給他們,就不管了。有專業服務組織,專業合作社全管,從播到收。目前俺們臨潁縣的土地流轉達40%以上,都在種植大戶手里,耕作機械全部來自農業專業合作化組織。”

    “種糧大戶國家是支持的,農業的發展需要規模經營,需要種糧大戶。”總理肯定地說。

    在舞陽縣蓮花鎮泥河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田間地頭修建了整齊的噴灌機井。噴灌手董現英告訴總理,現在農田基本做到了“澇可排、旱可澆”。但噴灌機械用的是柴油,一升油七塊多,一畝地澆下來將近4升油,20多塊,要是用電的話就是4塊多錢,還省勁,電閘一推就行了。希望能盡快解決井電配套。溫總理轉向副省長劉滿倉問詢情況,劉滿倉說,確實是這樣,關鍵是要增加投資。溫總理對隨行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說:“這次要把這個問題帶回去,看能否納入農村電網改造一并解決,或者想想其他辦法。”

    溫總理還對村民們說,今年國際油價波動大,如果油價提高,國家還準備給直接補貼,因為大面積的機械化作業都要用油,請大家放心!

    溫總理還饒有興致地觀看了農用無人飛機和自走式旱田作物噴桿的噴藥演示,了解大型農業機械使用情況。他勉勵科研人員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在農業機械的設計、維護、使用、銷售等各環節下工夫,為農業規模化經營提供保障。

    “建設中原經濟區,最終的目的就是既使城里人生活富起來,也使農民生活富起來,既使城里的環境得到改善,也使農村的環境得到改善。”

    17日下午,溫總理的到來,使舞陽縣蓮花鎮韓寨村村民倍感溫暖和驚喜。

    坐在張秀英家的小院里,溫總理和從四鄰八鄉趕來的鄉親們親切地拉起家常,聊起農村的變化。

    74歲的退休教師韓記栓說,“溫總理,前幾天您在人民大會堂答記者問,一答就是三個小時,我一邊吃飯一邊看,看到最后,一想到總理您到了下午兩點還沒有吃上飯,我飯碗一推,眼淚忍不住往下流。”

    村民劉漢業說,“總理呀,前一段政府給我老媽媽發了一個領取養老金的小本,小本本送到我老媽媽手里的時候,我老媽媽很激動!”

    總理說,“是的,這是我們今年要辦的一件大事,就是把老媽媽這個小本本發給農村每一位老人。”

    劉漢業說,“所以我代表老媽媽向總理表示感謝!”

    溫總理說,“現在這個本子里有錢了,老媽媽可以有錢花了,但這本子里的錢還不多,我們還得努力,讓老媽媽的錢一年比一年多起來。”

    “現在種地不繳稅,上學也不交費,看病不太貴,老了還有養老金。”村民們紛紛感嘆。

    “這主要是群眾創造了條件,你們干得好!我們對農業的補貼,每年都要有所增加,就是‘負擔減到零,補貼要上升。’今年‘兩會’期間,有農民代表談起農村的變化,說要感謝政府,我說不要感謝我們,我們欠農民很多,我們做得還不夠,農民還有更大的期盼,這是心里話。為什么這么講呢?我們國家幾十年來的建設、發展,農業是基礎,農民作出了很大貢獻。現在我們應該有力量、有財力幫助農民生活得更好。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不能忘了農業現代化,這是整個現代化的基礎。在重視城市建設、工業發展的同時,不要忘了農村,不要忘了農民。”

    溫總理接著說,建設中原經濟區,最終的目的簡單來概括,就是既使城里人生活富起來,也使農民生活富起來,既使城里的環境得到改善,也使農村的環境得到改善。現在中央之所以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就是希望河南的工業、農業得到全面的發展,使河南人民能夠盡快地富起來。河南建設中原經濟區,與其他省份有所不同的就是要實現“三化”協調、城鄉協調,這是最大的特點,也最有意義、最有示范效應。河南要堅持兩手抓,一方面要考慮大工業,一方面要考慮大農業。河南這個地方,歷史上也苦過,不管是黃泛區,還是山區,都有不少窮地方,但是河南人民非常勤勞,文化傳統、文化底蘊都很豐厚。我想,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人民團結起來,河南一定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村民們備受鼓舞,更深受感動。村民馬喜林說,“總理您瘦了。總理,您整天操勞費心,您當總理累瘦了,可俺們老百姓卻胖了。您說想和我們多聊會,我們也想和您多說說話,可是我們真心疼您,心疼您身體不允許,您多保重身體。您前幾天在答記者問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您‘永遠和人民在一起’,我從內心說,也是俺們所有在場的人的心聲,人民永遠和你在一起。”說到這里,馬喜林哽咽了。

    小院內掌聲四起。這心聲,因總理而起;這掌聲,為總理而鳴。

    離開韓寨村時,村民們團團把總理圍住,“總理,您是人民的好總理!”“歡迎總理再來!”“溫總理,人民永遠擁戴您!”

    一句句肺腑之言,響徹村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根本的出路在科技。要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發展現代農業,科技這條腿一定要硬起來

    18日上午,溫總理專程來到了漯河市農業科學院,參觀了農業科研成果展示,并與來自許昌、駐馬店、周口、漯河等地的近20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座談交流。

    “今天參加座談會的,有我很早就認識的老科技人員,像老郭、郭天財院長,還有程老、程相文。我1995年就來過河南糧食綜合研究中心,現在叫河南省農科院。那時我就和河南的農業科技人員有了接觸,一直到現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根本的出路在科技。一號文件專門講科技這還是第一次。也就是說中央在關于農業的總體部署上,除了政策、基礎設施、水利建設這些方面以外,開始抓科技。在耕地總面積不能增加的情況下,改變糧食供求偏緊的狀況,只有走科技的道路。大家對當前的農業技術工作,特別是基層的農技推廣,有什么經驗和問題,包括你們的科研工作和生活待遇,都可以敞開說說。”

    許昌市許昌縣農技推廣中心的高級農藝師周炳臣第一個發言。“總理,我想說一點,就是農民種糧關鍵要看有沒有好種子。上世紀70年代,我們的小麥畝產不足200公斤,80年代,通過種子的更新換代,上了一個臺階,畝產增加了100公斤。到90年代,溫麥6號問世,畝產又上了一個臺階。2000年以來,新品種多了,小麥畝產再上了一個臺階。連續這三個臺階,畝產增加了300多公斤。現在,河南的好多品種,畝產能達到600公斤以上。要想再上一個新臺階,那還得從種子上下手。群眾經常說,好鋼用在刀刃上,我認為,在種子培育上,國家應再多投入點。有了好種子,沒有好的辦法,沒有好的綜合措施,也不能實現高產。要多搞農村專業合作社,通過這個平臺,大力推廣農業先進技術。”

    溫總理贊同地說,你說的良種和良法是農業科技的兩個重要方面。要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發展現代農業,科技這條腿一定要硬起來。現在我們還不能說科技這條腿就很硬了,但是我們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使科技這條腿硬起來。硬起來了,我們就能經受住各種自然條件的考驗。從這個意義上講,科技人員肩負的任務非常光榮。

    “你們直接面對農民,解決農業科技推廣中‘最后一公里路’的問題,要靠縣、鄉農技推廣站,靠在座的諸位。”

    漯河市郾城區農機站工程師劉黎說,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后,將來這個地誰來種,怎么種好?很大程度要靠農機手,靠農業機械。溫家寶說,劉黎提出了一個大問題,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以后地由誰來種、怎么種好,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大問題。不少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了,分散的土地必然要有人進行規模經營,農業機械化是必然趨勢。河南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于全國20個百分點,走在全國前頭。一個適合河南省情、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機械化正在發展當中。我們既要從政策和法規上引導好適度規模經營,又要將農業機械化同良種良法結合起來。這兩條都需要提高農村的公共服務能力。農民少了,恰恰需要加強公共服務。要辦好農業技術學校,讓有文化的年輕一代來補充農業勞動力,做新一代農民。

    溫家寶說,今天大家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我也想再強調以下幾點。第一,充分認識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業穩則經濟穩、國家興,經濟再發展,工業化、現代化再進步,糧食安全都始終是關系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農業依然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這將貫穿現代化建設的始終。第二,當前農村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基本政策問題。就是農民對承包地的經營權和財產權問題。我們現在抓農民承包地的確權問題,進而制定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最主要的出發點就是讓農民對自己的承包地真正有支配權,不能亂占亂征。現在許多農民出去打工,但是對土地依然珍惜,承包地是農民最大的社會保障。第三,重視和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應用。今天參加座談的主要是農業科技一線的人員,你們直接面對農民,解決農業科技推廣中“最后一公里路”的問題,要靠縣、鄉農技推廣站,靠在座的諸位。你們為農業農村的發展獻出了自己的一切,貢獻了全部力量。“芝麻開花節節高”,之所以這么高、這么好,我覺得是科技的功勞,是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功勞。

    只要一心為群眾的安全著想,為企業贏得信譽而不懈努力,我們的企業一定能夠再鑄輝煌

    雙匯集團是我國著名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17日下午,溫總理專程考察了雙匯集團。總理走進車間,認真察看了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他對雙匯集團一年投入3億元實施瘦肉精頭頭在線檢測、筑牢食品安全防線的做法表示贊許。溫總理語重心長地對員工說,“雙匯集團從成立到現在走過了20多年的道路,有過輝煌的成績,也有過沉痛的教訓。現在,你們要振作精神,再創輝煌。展工同志有四句話概括得很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企業,特別是關系群眾健康與安全的食品企業,一定要講安全、講質量、講誠信、講責任。你們提出來一個口號,要用鐵腕抓質量。這說明你們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在安全和質量上爭創一個人民信得過的企業。因此,必須要在每一個生產環節、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檢驗部位,都要嚴格把關、嚴字當頭。另外,要重視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特別是檢驗檢測手段,寧可多花些錢,也要確保萬無一失。我相信,只要一心為群眾的安全著想,為企業贏得信譽而不懈努力,我們的企業一定能夠再鑄輝煌。”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九年來,溫總理風塵仆仆九赴河南,體民情、察民意、談三農、論發展,其言殷殷、其意切切。總理的腳步,深深印在中原大地;總理的情懷,深深印在人民心中。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