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地坑院又稱天井窯院,由原始人類的“穴居”發展而來。此種民居建造方法,是沿地面向下挖掘6至7米,形成大小不等的方形深坑,然后在四壁鑿出8至12孔窯洞,其中一孔通過斜坡式甬道延伸至地面,供居民出入,另有,碾磨窯和水井等設施。河南陜縣古民居“地坑院營造技藝”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陜縣北營村現存81座地坑院,有128戶村民,目前仍住在地坑院內。由于風雨侵蝕、年久失修、土地規劃和農民生活方式改變,僅去年就有5座地坑院被廢棄。去年一場特大暴雨,該村30%左右地坑院又出現不同程度坍塌。隨著建筑實體消失,“地坑院營造技藝”也瀕臨失傳。
有關人士表示,根據當地發展情況,旅游開發不失為目前能實現保護的唯一對策。據說,當地村鎮正在與有關單位及投資商洽談合作項目,望通過田園生態旅游開發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水平,進而達到對地坑院進行活態保護的目的。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