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是“三化”協調發展的最大難題
持續探索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中央之所以把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河南走好這條路子,為國家現代化進程中解決重大問題探路。
“現在城鄉不協調問題仍然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中很突出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平頂山市委書記趙頃霖說,“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城鄉收入和生活環境的差距。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都在農村。”
全國人大代表、南陽市委書記李文慧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說,當前南陽在“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方面正呈現持續推進之勢。但南陽市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保糧任務重,“三農”問題是制約“三化”協調的最大癥結。狠抓薄弱環節,方能破除發展“短板”。推進“三化”協調發展,也必須在“三農”問題上著力。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要更加重視農業現代化,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駐豫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張亞忠說,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改變以往各家各戶分散經營的現狀,發展規模化經營。同時要進一步提高科技的支撐作用,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并拉長產業鏈條,從而提高農業產業的比較效應,這樣既集約了土地,也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以新型城鎮化聯工帶農推進“三化”協調
討論中,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推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不能走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的老路,必須以城鎮化為引領,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城市一肩挑兩頭,它既連著農村,又連著工業。充分發揮其聯工帶農的作用,促進要素集聚化和農民市民化,能夠為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注入內在動力。”全國人大代表、周口市委書記徐光說。
2011年底,河南省天倫集團與滎陽市廣武鎮簽署了《廣武山旅游項目合作協議》,這標志著天倫集團通過實施旅游項目開發帶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計劃進入實施階段。
新型城鎮化,是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的城鎮化,是把農村涵蓋進來的城鎮化。因此除要統籌推進大中小城市建設外,還特別要著力增強新型農村社區戰略基點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天倫集團董事長張瀛岑說,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是土地問題,現在河南許多農村土地浪費嚴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使原本分散的村民集中居住,并且按照城市的標準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可以徹底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利用空出的土地進行旅游項目開發,還可以就地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變農民為旅游業的產業工人,實現企業和農民的雙贏。
全國人大代表、鞏義市竹林鎮黨委書記趙明恩也很看重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產業支撐問題,他建議各地立足當地優勢和條件,把發展特色產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培育大型龍頭企業,建立產業集群優勢,促進產業發展,從而帶動就業這一根本問題的解決。
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明說,推進“三化”協調發展關鍵在做。河南大約有2000個鄉,5萬個村,如果按照5比1的比例合并,就是要建1萬個新型農村社區,若一年能夠建1000個新型農村社區,10年下來,就基本解決了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這不僅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找到了一條路子,也為中部崛起找到了一條路子,更為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找到了一條路子。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