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員建議:建立大別山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


    作者:王魯峰    時間:2012-03-07





    大別山區振興,成了全國兩會上廣受關注的區域經濟發展話題。3月5日,駐鄂豫皖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建議將大別山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涉及河南省信陽市的10個縣(市、區)。

    大別山區被譽為“紅軍搖籃、將軍故鄉”,橫跨鄂豫皖三省,行政區域涉及六市、43個縣市區(湖北省16個,河南省10個,安徽省17個),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人口2180多萬。

    【代表建議】

    希望幫大別山革命老區擺脫“發展塌陷”

    昨天,信陽市市長郭瑞民提交了一份《關于國家設立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的建議》。

    建議中稱,駐鄂豫皖全國政協委員對大別山區扶貧開發工作的調研顯示,2007年至2009年,29個老區縣(市、區)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速大大低于三省同期的平均水平:人均生產總值均低于本省的下游水平,農民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全國和三省平均水平。同時,大別山區有24個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7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扶貧開發工作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要實現大別山革命老區盡快脫貧加速發展,保持革命老區社會穩定,必須把扶持大別山革命老區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措施,幫助大別山革命老區擺脫‘發展塌陷’,實現跨越式發展。”郭瑞民說。

    他認為,大別山老區與百色、延安、井岡山、遵義等革命老區相比,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結構、人民生活等方面有較大差距,已成為“一般發展帶不動、常規政策難奏效”的特殊貧困區域。建立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就是把整個大別山區作為一個經濟圈,實現大別山區連片集中開發,走出一條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跨區域合作的路子,這樣也有利于發揮信陽位居中原經濟區的前沿優勢,在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大別山區振興中發揮應有作用。

    而信陽,將在大別山區振興中成為受益者,同時也是建設大別山區的中堅力量。

    【聯名提案】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大別山區振興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陳世強老家在湖北麻城,但他的河南弘昌集團總部在信陽,兩地同屬大別山區。陳世強將“五云”、“龍潭·信陽紅”賣向全國時,也盼望大別山區能發展起來。

    3月5日,陳世強和駐鄂豫皖的全國政協委員們一起,遞交了一份提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大別山區振興發展的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駐鄂全國政協委員召集人、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宋育英為第一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工商聯主席梁靜等,也積極呼吁振興大別山區。

    【三省攜手】

    大別山區協同發展,紅色、綠色旅游先行

    兩會之前,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都相繼出臺了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意見,湖北省更是設立了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

    在全國兩會引起廣泛關注之后,大別山區如何協同發展成為重要的課題。有學者建議,從紅色旅游開始,逐步擴展到其他領域,不失為大別山區協同發展的最佳策略。

    陳世強也建議,由國家旅游局牽頭,組織鄂豫皖三省聯合編制大別山區整體旅游發展規劃,對大別山區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大別山區旅游經濟圈。

    【專家訪談】

    大別山區振興,造就中部經濟圈普遍繁榮

    羅天昊,區域經濟專家,《大國諸城》一書作者。去年12月17日,就曾發表文章呼吁《“紅區”振興,莫忘大別山》,建議河南、湖北、安徽應聯手爭取大別山區振興,上升為國家戰略。

    昨天,本報記者書面專訪了羅天昊。羅天昊認為,中國未來崛起的關鍵是中部崛起。大別山雄踞中原,在中國戰略位置至關重要。振興大別山區,不僅事關中部崛起,亦是改變中部各個區域之間各自為戰格局,建立中國大中部經濟圈的紐帶。如將來大別山經濟區能夠在湖北、河南、安徽各造就幾個區域性經濟重鎮,則可造就中部經濟圈的普遍繁榮,徹底完成中國從外貿型大國向內需型大陸強國的轉型。

    來源:大河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