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已經具備彎道超車的優勢和條件。近日,河南省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基本路線和主攻方向,強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加快將河南省建設成為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勝地。
建設文化強省 發展目標展望到2050年
《規劃》明確,到2025年年底,全省旅游業綜合貢獻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綜合收入分別保持15%和20%年均增長),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文旅文創成為全省戰略性支柱產業。
到2035年,文化強省建設目標全面實現,以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復興,具有中原特色的中華文化超級IP享譽世界,建成10個以上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建成3—5個全球創意城市和10個以上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文旅居鄉村,“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廣受國際認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更好滿足,文旅文創成為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的重要支點。
展望2050年,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成為世界廣泛認同的文明形態。
構建資源保護利用 “河南范式” 構筑文化旅游發展新空間
努力構建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利用的“河南范式”,繪制“讀懂中國”文化圖譜。《規劃》明確,推出省級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利用優選名錄,建立重大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利用負面清單。打破行政區劃,對環嵩山、靈寶盆地、浚(縣)滑(縣)等地脈相鄰、文脈相通的地區進行跨區域資源整合,探索建立3—5個文化旅游功能區。
探索實施文化補償政策。《規劃》提出,依托淅川、光山等生態功能縣(市)開展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價值旅游轉換試點,支持開封、洛陽、安陽等文化遺產密集區域開展GCP(文化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試點。
文化旅游發展有哪些新空間?《規劃》明確,構筑以國家文化公園為軸帶、以文化創意城市為節點、以人文旅居鄉村為腹地、以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為支撐、以線上空間為延展的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依托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洛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建設2—3個文化創意人才“豫漂”聚落;到2025年,打造450個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5000家精品民宿;打造黃河小浪底、鄭州花園口、開封東壩頭3大文化旅游片區和黃河豫晉陜、冀魯豫、豫皖蘇3大文化旅游協作區。
促進內容再生產 完善文化旅游產業全鏈條
如何促進文化旅游內容再生產?《規劃》要求,圍繞“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形象,聚焦考古文博、演藝娛樂、動漫產業、數字文旅等推動IP轉化。構建“4+8+N”中華文化超級IP矩陣。即包含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在內的4個全球著名文化IP,8個國際知名文化IP,以及多個全國一流文化IP。
在完善文化旅游產業全鏈條方面,《規劃》明確,要把傳統業態轉型升級、優勢業態直道沖刺、新興業態搶灘登陸、未來業態謀篇布局系統貫通起來。推動云臺山、龍門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園等 5A 級旅游景區以及堯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數字景區、數字度假區;以中華文化超級 IP 為主題,高水平打造 20 臺精品旅游演藝;打造450個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500個文化產業特色村,創建50個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200個生態旅游示范鄉(鎮)、100個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20個全國鄉村旅游融合示范區。
開拓消費新領域 重塑文旅公共服務體系
為開拓文化旅游消費新領域,《規劃》提出,要創新消費場景,釋放消費潛力。打造1000個文化旅游消費新空間,培育“網絡體驗+文旅消費”新模式;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黃河之禮”文旅文創消費品牌,支持20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設計推廣景區IP形象;創建10個國家級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推出50個省級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縣(市、區);創建30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推出100個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創建2—3個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3—5個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推出100個省級旅游休閑街區;新增50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重點培育10條具有國際范、中國味、中原韻的精品文化線路。《規劃》明確,構建 “快旅慢游深體驗”現代交通網。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核心,實現省內出發游客4小時通達國內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全球主要節點城市。(文/郭栩汝)
轉自:河南政府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