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人地掛鉤試點有望在河南省先行先試
豫中某村有1000人,外出務工人員就有500人。這些人長期不回家,宅基地沒人住,耕地沒人種。如果這些務工人員進入城市變成市民,城市為他們解決醫保、就業、孩子入學等問題,那么他們原來的集體土地是分給當地群眾還是拿到城市里面做建設用地?這個本來沒有答案的問題,最近有望得到破解。
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農民轉移到城鎮,原來的土地作為城市建設用地,放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交易中心內進行交易,農村建設用地減少可與城市建設用地增加掛鉤。城鄉接合部、產業集聚區和各類工業園區的農村集體土地可以列為城市建設用地指標。而這些農民則可以進入城市,享受和市民一樣的待遇。同時,遠郊偏遠地區的農村,可以向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集中,騰出來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復墾實現連片。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啟生說,日前向國土資源部報送的《河南省深化城鄉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三化”協調發展試點方案》有望近期獲批,該方案以探索開展“人地掛鉤”政策試點為核心:根據不同城鎮吸納農村人口數量和人均建設用地標準等因素,確定每年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減少規模和不同城鎮相應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將農村的建設用地挪到城鎮周圍,同時確保耕地面積總量不減少,保障糧食安全。
【行動】今年完成農村集體各類土地確權發證
從今年開始,我省全面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有了“身份證”,政府如果要剝奪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就得給予農民合理補償。
“通過土地確權,可保證集體建設用地合理正常流轉,這是人地掛鉤實行的前提。”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這次確權登記發證,把集體土地所有權分別確定到每一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村集體組織并發放所有權證,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和宅基地使用權證發放給每一個享有使用權的集體組織或個人。
這次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范圍將覆蓋全省159個縣(市、區)。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啟生說,目前所有權登記發證率已達到95.1%,使用權登記發證率達75%。年內農村集體各類土地的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將全部完成,同時將建立和完善地籍檔案,賦予農民合法有據的土地權利保障。
【展望】明后兩年可能實施征地預存款制度
不落實征地款項,就不給征地單位辦用地申報。針對部分地方拖欠農民征地補償款的情況,我省有望于明后兩年實施征地預存款制度。
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針對每一宗建設用地,在手續報批前應按照測算好的應付農民補償款的總數,足額交至征地預存款賬戶,在取得國土房管部門出具的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認可的進賬憑證后,才能辦理報批手續。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