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種進田 推動河南糧食產量多年穩產高產增產


    作者:楊慧俊    時間:2011-12-31





    從辦公室走向田間地頭,深入基層送技術,送知識。

    河南省農業科技人員,在工作方式上,以實實在在的轉變,推動了河南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產、高產、增產。

    沉甸甸的麥穗,折射出科技的巨大力量。河南省正探索建立的以良種推廣、科技入戶、高產創建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僅促進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在促進農業管理方式和政府服務職能的不斷轉變。

    沉甸的成績

    糧食產量實現“8連增”

    河南糧食產量,多年來一直讓全省各界很“滿意”。

    今年夏天,73歲的浚縣農民劉宗合,2畝地就收獲小麥1466.58公斤,面對這一產量,他當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當生產隊長那會兒,一個生產隊也就打萬把斤小麥,現在我一家總產量能頂以前一個生產隊!”

    劉宗合的喜悅,也預示著河南全年糧食產量的喜悅:2011年12月2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2011年河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08.5億斤,比上年增產21.1億斤,增幅為1.9%。由此,河南省糧食產量實現連續8年增產、連續6年超過1000億斤。

    一年一個臺階,得益于河南省開展的高產創建示范帶動活動。而這一活動,正是轉變工作方式的具體實踐。

    切實的轉變

    政府督導,專家與農民“零距離”

    對于河南糧食生產取得驕人成績的原因,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認為,主要還是得益于工作方式的轉變。

    “河南省通過建立政府督導、專家分片包干、科技入戶等制度,讓專家下基層、農技人員與農民‘零距離’接觸,這樣專家的研究成果就能真正轉化為糧食產量。”魏仲生說。

    特別是今年推行的萬名科技人員包村科技行動,實實在在地讓農民得到了好處。

    比如,河南省農科院糧作所副所長鐵雙貴,就經常到自己的聯系點安陽滑縣一處農田,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害情,對種田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切實做到“技術送到戶、技術教會人、技術落到田”。在鐵雙貴指導下種植的玉米,畝產量比往年不經過指導時多了近百斤。

    樂觀的前景

    到2020年,增產300億斤

    12月23日,盧展工談到“九論十八談”時表示,現在,大家都在一邊想事一邊干事,這種干事創業、謀求發展的良好氛圍,是最值得珍惜的。

    河南的農業科技人員,正是在一邊想事一邊干事。

    以今年的小麥種植為例,從播種到收獲,全省9個小麥生產專家指導組分包18個省轄市,對小麥生產開展全程督導。全省1.3萬多名農業科技人員分包4.8萬個行政村,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苗情、墑情、病蟲害情調查,把抗旱春管關鍵技術措施指導到戶、落實到田。

    “這些關鍵技術措施,很有針對性,也很實用,在今年小麥抗旱保豐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認為。

    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好技術送到農民手中,其威力真正發揮出了作用。而送技術的過程,也就是科技人員轉變工作方式的過程,這一過程,給河南農民送去了實實在在的收成。

    “有了科技支撐,加上科技人員與農民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我認為到2020年,全省實現增產300億斤糧食完全能實現。”聊起對河南糧食增產前景,鐵雙貴很是樂觀。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