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2022—2035年)》,完善航道與港口布局,延伸通江達海水運大通道,構建與河南省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
內河航運是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優勢,在發展流域經濟、優化產業布局、服務對外開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規劃》明確,到2025年,規劃航道通航里程達到2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達到200公里以上;周口港、信陽港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增效,港口吞吐量達到7000萬噸以上(含集裝箱30萬標箱),初步形成安全暢通、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到2035年,規劃航道通航里程達到3200公里以上,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達到1000公里以上;形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量能匹配的港口體系,港口吞吐量達到3億噸(含集裝箱150萬標箱以上);基本形成安全暢通、綠色經濟、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到2050年,規劃航道通航里程達到3670公里,港口吞吐量達到4億噸(含集裝箱300萬標箱以上),全面建成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
其中,在航道規劃方面,河南省將按照“通江達海、河海聯運,干支聯動、交旅融合”的思路,根據航道功能、技術標準和對城市及產業的帶動作用,將航道劃分為骨干航道、支線航道和其他航道,形成“一縱三橫九支+其他航道”總體布局,規劃航道總里程3670公里。其中,“一縱三橫九支”航道1916公里,其他航道1754公里;三級及以上航道1009公里,四級及以下航道2661公里(含旅游航道793公里)。
在港口規劃方面,打造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量能匹配的港口體系,圍繞港口貨運功能形成“2+8”分層次港口布局;依托黃河、大運河河南段適宜河段和庫湖區航道,規劃建設客運碼頭。規劃周口港、信陽港為主要港口,高質量提升周口港,形成“一港十區一核心”布局;承接鋼鐵等產業轉移,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申建口岸、綜保區等開放平臺,服務臨港產業集聚發展和新興臨港經濟城市建設。高標準打造信陽港,形成“一港九區一核心”布局;構建“鐵公機水”多式聯運發展新格局,積極拓展現代物流、綜合保稅、高端制造等港口服務功能,支撐大別山革命老區打造對外開放高地。規劃鄭州、洛陽、南陽、商丘、平頂山、許昌、漯河、駐馬店港等8個港口為地區性重要港口,服務本地原材料和產成品水路運輸,形成水陸物資轉運樞紐,支撐支柱產業發展。同時,依托黃河、大運河河南段適宜河段和庫湖區航道,在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三門峽、濟源等地規劃一批客運碼頭,主要功能為保障旅游客運需求。
如何實施?《規劃》提出,2022—2025年,重點推進建設淮河、沙潁河、唐河、沱澮河等骨干航道。航道通航里程達到2000公里以上,三級及以上航道達到200公里以上。實施周口港擴容工程,打造周口港多式聯運樞紐,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高標準打造信陽港,發揮信陽港淮河門戶樞紐港作用,支持信陽大力發展臨港產業,構建大別山革命老區對外開放高地。建設洛陽、南陽、商丘、平頂山、許昌、漯河港等地區性重要港口。建設周口、信陽等疏港鐵路專用線,完善疏港高等級公路網絡。大力發展鐵水、河海聯運。202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7000萬噸以上(含集裝箱30萬標箱)。
2026—2035年,升級改造淮河、沙潁河、唐河和沱澮河等航道,加快建設白河、渦河、史灌河、賈魯河等航道,全面建成“一縱三橫九支”航道,航道通航里程達到3200公里以上。強化既有港口資源整合,加快建設規模化作業區,提升港口服務能級。建設鄭州、駐馬店港等港口。完善疏港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等集疏運體系。2030年港口吞吐量達到2億噸(含集裝箱100萬標箱以上),203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3億噸(含集裝箱150萬標箱以上)。(王靖)
轉自:河南政府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