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鄭州、洛陽 從“網絡問政”到“網絡行政”


    時間:2011-12-08





    河南鄭州、洛陽兩地暢通網絡渠道創新社會管理

    從“網絡問政”到“網絡行政”

    中原網“心通橋”頁面截圖

      【核心閱讀】

    今年7月17日,鄭州市委、市政府媒體網絡事項督辦中心——ZZIC(ZhengzhouInformationCenter)正式揭牌成立,而在這之前,ZZIC被人們更為熟識的身份是鄭州市委、市政府網絡新聞發言人。

    說到ZZIC,不能不提LYIC(LuoyangInformationCenter),直譯為洛陽信息中心,后變身為洛陽市網絡發言人。

    從洛陽到鄭州,從LYIC到ZZIC,由“網絡發言人”變身為“事項督辦員”,這一務實的轉身標志著社會管理的又一次創新:從“網絡問政”轉變到“網絡行政”。

    “網絡問政”是收集、了解網民訴求,“網絡行政”則是網下抓落實,全程接受網民監督。

    從LYIC到ZZIC,兩者的出現和發展,都是因為一位領導——河南省委常委連維良,調任鄭州市委書記之前,他擔任洛陽市委書記。

    “網民留言=領導批示”,在今年初舉行的鄭州市首次市民座談會上,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連維良將網友“黃河野人”帖子里的這句話作為ZZIC和其他市直各部門的座右銘。他說:“解決好了一個個民生小問題,就不會有社會大問題。市直各部門今后要把網民留言、群眾訴求、人民呼聲同領導批示一樣對待,而且要按高于領導批示來對待,真正做到執政為民。”

      問

    從“看帖須回復”到推出“發言人”

    2007年2月,洛陽市兩個市直單位和3個縣政府因為“看帖不回帖”受到通報批評。原因何在?

    早在2006年6月19日,洛陽市政府就在其網站增開“連線政府”板塊,下設78個版面,與全市所有政府部門相對應。此前洛陽市政府辦公室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指定專人每天登陸市政府網站“連線政府”欄目,及時辦理和回復群眾的有關投訴、意見和建議。這可以看作“網絡問政”較早的形態。但是,有少數政府部門仍然“看帖不回帖”,受到批評理所應當。

    就在相關部門被通報批評的同月,洛陽市網絡發言人LYIC的ID上線,并迅速出現在洛陽市各大網站。LYIC通報本地發生的重大事件,回復網民對政府各部門的投訴。在網民心目中成為黨委、政府在網絡上的“代言人”。

    2007年8月28日,一則報道說,西氣東輸二線規劃線路雖經過河南,但與洛陽“擦肩而過”。第二天,網民“昆侖神”就發布了題為《洛陽在西氣東輸二線應有強烈的危機感》的帖子,說洛陽已經錯過了西氣東輸一線工程,不能再錯過二線工程。這篇帖子引起了洛陽市委、市政府的關注,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二線主干線走向最終經過洛陽。這位真名叫齊偉源的網民感嘆:“我真正體會到了網絡問政的力量。”

    2010年1月12日,連維良參加了洛陽首屆網友座談會,23名網友代表,暢所欲言,提出數十條合理化建議,有關委局迅速落實。

    對于全市重大事項和民生實事,洛陽也采取了公開的方式,進行網上征求意見。對于洛陽的一些重點工程建設,洛陽市委、市政府還特別邀請網友進行現場查看與督查。在洛陽向東向南拓展發展伊濱新區建設中,在引黃入洛工程、新區博物館、瀛洲橋、凌波橋、西苑橋、洛吉快速通道等重大項目背后無不閃現著網友的身影……

    “網絡發言人”變身“事項督辦員”

    2010年7月17日,連維良就任鄭州市委書記第三天,ZZIC就以鄭州市委、市政府網絡發言人的身份現身。小到停水供暖,大到斷頭路打通、市容市貌治理、違章建筑拆遷等,網民都可以通過網絡上傳,ZZIC立即督促相關單位迅速辦理。

    今年7月17日,ZZIC運行一周年之際,被正式定名為“鄭州市委、市政府媒體網絡事項督辦中心”,并由“黃河野人”和“寒江雪”兩位網友為其揭牌。這次揭牌也標志著ZZIC由“網絡發言人”變身“事項督辦員”,“網絡問政”走向了“網絡行政”。

    9月,經國家工信部審核批準,ZZIC研發的鄭州市網絡問政平臺——網上訴求政務服務系統正式運行。ZZIC可以通過網絡終端,和鄭州各縣(市)區、各部門、崗位之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每一個受理的網絡訴求,都可通過該系統,在第一時間交辦到160多名垂直辦理員手中,并利用手機短信提示相關信息。

    10月27日,中原網“心通橋”網絡問政平臺也閃亮登場。該平臺在網上復制了一個與社會管理部門條塊設置相對應的網絡社會管理平臺,從市到縣(市)區,再到鄉(鎮)辦事處,最后到社區,每個社會管理部門都在“心通橋”上有一個子平臺,每個子平臺上都開設有“問題反映板塊”和“公告板塊”。管理部門對問題處置的每一個步驟都會在網上留下痕跡,網民可以直接監督處置過程,并予以評議打分。

    11月15日,網民“dongcheng”在“心通橋”上發帖反映登封市東城花園沒有辦理房產證一事,登封市房管中心在第一次回復時,給網友道歉,并且解釋了相關情況。但是,該網民給出了“不滿意”的評價,工作人員繼續耐心地進行解釋,還把小區開發商的姓名和聯系方式也告訴了網友。經過雙方幾次跟帖對話,11月17日,網友“dongcheng”終于真誠地說了聲“謝謝”。

    主動出手,打造24小時在線政府

    從網絡問政向網絡行政逐步演變、升華,黨委、政府在處理網絡問題上也由過去的被動“接招”,變為主動出手。

    2010年11月21日,一項名叫網絡輿情處置聯席會議的制度在鄭州正式運轉。自此之后,每個工作日,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督查部門、輿情信息部門、新聞管理部門、信訪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都會聚集在一起,就當天的網絡輿情進行會商研判,輿情所涉及的地方和部門也要派人參會,現場研判交辦,直接督查落實。

    鄭州市明確規定,網絡輿情處置聯席會議的會議決定等同于市委、市政府的會議決定,必須嚴格落實。今年出現搶鹽風波時,以及鄭州周邊地區蔬菜出現滯銷等情況時,根據網絡輿情,政府都積極應對,應急處理上能力顯著增強。

    目前,鄭州已經暢通了ZZIC、網絡輿情處置聯席會議、中原網“心通橋”等三大網絡民意訴求新渠道,形成了受理、跟蹤、督辦三位一體的“網絡行政”新格局。

    小事努力做,大事不放過。網絡行政還讓網絡成為“打造24小時在線高效政府”的利器。提高規格后,ZZIC最大的變化就是權限大了——有了跟蹤、督辦權,召集相關部門開協調會,也有了政策上的支持。一位網友通過網絡反映一條市政道路修建圍擋后3個多月未動工,似有弄虛作假之嫌。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代市長吳天君專門做出批示,請ZZIC介入調查。ZZIC調查后發現確有單位存在拖延工期的問題,并對相關單位進行了問責。

    為確保“心通橋”取得實效,鄭州市也出臺了專門的管理辦法,要求各個職能部門必須在4個小時(工作時間)內給予回復或上報、下派、轉發,并按月、季度、年度對各社會管理部門處置回復群眾訴求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并與績效考核掛鉤。截至11月27日,“心通橋”上線運行一個月,已經接到群眾訴求1719件,處理回復1400件。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