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新中原 8市長分享“為政智慧”


    作者:路紅    時間:2011-11-28





    市長們現場縱論建設中原經濟區的觀點

    誰是建設者?建設中原經濟區,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主體。區域經濟發展中,政府的視野、“做”風、功力至為關鍵。

    11月26日,大河財富(中國)論壇2011年年會暨中原經濟區建設者大會盛裝開幕。作為本屆年會重要內容之一,“市長論壇”緊隨年會開幕式之后舉行,主題正是“建設新中原與政府角色”。

    “市長論壇”的討論嘉賓為商丘市市長余學友、信陽市市長郭瑞民、濟源市市長何雄、開封市常務副市長黃道功、洛陽市常務副市長吳中陽和濮陽市常務副市長申延平。主持人為大河報總編輯王守國。

    臺上,來自六個省轄市的市長和常務副市長,圍繞主題精彩對話,分享為政智慧。臺下,許多人站著聽完了整場論壇。連剛參加過年會開幕式的論壇嘉賓龍永圖、蔡洪濱、萬隆等政商學界風云人物,都邊聽邊認真記錄……

    因公務無法趕到現場的新鄉市市長王戰營、南陽市市長穆為民通過連線方式參與了市長論壇。

    論·熱情

    能來的積極參會 不能來的“隔空獻聲”

    作為本屆年會的新亮點,“市長論壇”得到了各市政府的積極響應。年會工作人員說,自一個月前組委會向各市政府發出邀請以來,南陽市組織專題調研,洛陽市數次修改文稿,信陽市與組委會頻繁溝通……“時時都可以感受到各市政府參會的熱情”。

    26日論壇當天,市長們的表現更讓人印象深刻。上午8時20分,濮陽市常務副市長申延平就出現在會議室,他謙和地說:“路遠,怕來晚了。”商丘市市長余學友,論壇一結束就直奔機場出差。信陽市市長郭瑞民,從另一個重要活動現場匆匆趕來。開封市常務副市長黃道功和洛陽市常務副市長吳中陽,頭天晚上開會到深夜,當天起個大早趕到會場。濟源市市長何雄25日下午就趕到鄭州,“備戰”論壇。可以說,他們不僅只是為了參加論壇,更是為了表達自己城市積極參與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風貌。

    因有其他重大活動,原定參會的新鄉市市長王戰營、南陽市市長穆為民無法親臨,于是記者連線采訪,兩位市長“隔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論·思路

    打破行政區域限制 變“邊緣”為“前沿”

    “行政區域劃分一方面提高了地方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阻礙了經濟要素自由流動。國務院制定這么多經濟區,就是為了打破省與省、市與市之間的行政障礙。”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在年會上做主題演講,特別提到這一觀點。

    建設中原經濟區,商丘、信陽、濟源、濮陽,這些地處河南“邊緣”的地市,將如何把握機遇?

    商丘市市長余學友說:“商丘將打造中原經濟區豫魯蘇皖四省的交接城。”以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加快商丘的高速鐵路建設、居民兩用機場建設,構建起以陸路交通、鐵路交通、空陸交通和水上交通為一體的交通樞紐城市,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河南產品的運輸提供便捷、高效的通道。

    信陽市市長郭瑞民說,信陽將立足中原經濟區建設前沿,勇當中原經濟區建設前鋒,打造鄂豫皖三省交界區域性中心城市、中部地區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

    濟源市市長何雄說,濟源將立足河南省城鄉一體化七個試點城市的基礎,力爭成為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的先行區;立足在晉東南、豫西北的優勢,力爭成為合作開放的示范區;立足于太行南麓的區位優勢,建設沿南太行的屏障區,力爭成為中原經濟區體制創新試驗區。

    濮陽市常務副市長申延平表示,在中原經濟區規劃當中,濮陽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實現煤化工、油化工、鹽化工鏈接,打造中原經濟區出海通道,打造中原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的前沿,打造濮陽省際交會的城市。“這種定位使我們的發展有目標、有方向,未來我們將實現三個轉變:由交接到交會,由邊緣到前沿,由落后到前沿。”

    論·農業

    不僅依靠科技 還要提高農民素質

    中原經濟區建設要求“兩不犧牲”,即不犧牲糧食和農業,不犧牲生態和環境,走“三化協調”的路子。

    商丘是河南糧食生產的重要核心區,這幾年的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0億斤以上,是河南糧食總產量的1/9。如何不犧牲糧食和農業?余學友說,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商丘始終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而且做出了亮點:不僅依靠科技,還通過提高農民素質,提升糧食生產水平。

    信陽市是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國務院的指導意見中,又明確提出“支持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郭瑞民說,信陽市將利用先行先試的優勢,著力抓好“六個放大、六個提升”:放大土地流轉效應,提升土地經營水平;放大資產確權效應,提升盤活資金水平;放大農保擴面效應,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放大專業合作效應,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放大產業富民效應,提高特色產業水平;放大新型社區示范效應,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努力為河南乃至全國的農村改革發展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論·轉變

    讓老工業基地“老樹發新枝”

    國務院《指導意見》中,涉及洛陽的多達幾十處,直接提到洛陽的就有13處,“洛陽”兩字,如此高頻率地出現在共和國治國方略中,前所未有。大好機遇當前,洛陽下一步要怎么做呢?

    洛陽市常務副市長吳中陽說,洛陽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五個定位:國際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示范市和重要經濟增長板塊,生態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顯的新型工業化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洛陽是“一五”時期國家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老基地能否“老樹發新枝”?

    吳中陽說,“十二五”期間,洛陽將加快建設以“洛陽動力谷”為核心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光電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能源電力基地、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進一步帶動周邊城市配套產業及關聯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強對周邊城市的技術支撐和引領帶動作用,形成區域經濟合作與聯動。

    論·城鎮化

    城鄉統籌、功能互補的新型城鎮化

    中原經濟區建設,核心是“三化協調”,新型城鎮化是引領。“他不僅是年輕市長,還曾擔任過省住建廳副廳長,在城鎮化建設方面他有絕對的發言權。”主持人請濟源市市長何雄談談新型城鎮化。

    何雄說,近30年的城鎮化,是城鄉割裂、背離的城鎮化,而新型城鎮化應該是城鄉統籌、功能互補的城鎮化。

    結合濟源市的實際,濟源市下一步的工作概括起來就是“123445”——一個制高點,即進一步優化行政空間的布局;兩個優先(規劃優先和生態優先);三個協調(城鎮發展過程當中,整體的功能要協調,城鎮之間的風格要協調,城鄉城鎮之間的景觀要協調);四個結點(中心城區、三個產業集聚區、幾個小城鎮、統一規劃60個新型農村社區);四個體制性的障礙(體制、政策、資源、地區格局的障礙);五個統籌(統籌區域經濟的發展,統籌城鄉,統籌新城、舊城,統籌園區、城區,統籌自然、經濟)。

    論·民生

    抓住機遇 提升百姓幸福感指數

    “‘鄭汴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開封千載難逢的機遇——1000年前大宋的時候,是開封發展重大機遇;1000年后,開封又面臨一個新的機遇。”開封市常務副市長黃道功幾句輕松的開場白,立刻吸引全場。

    黃道功說,由于種種原因,改革開放以后,開封的經濟社會發展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處于低谷期。這段時間,開封群眾生活水平與其他城市相比,增長幅度相對緩慢,發展也相對較慢。

    “鄭汴一體化”實施五年,開封的經濟發展翻了一番。黃道功說,開封一定要抓住“鄭汴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提升群眾幸福感指數。

    隔空獻聲

    新鄉、南陽各具優勢 站位全局找定位

    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新鄉、南陽將如何發揮優勢?王戰營、穆為民在連線發言中,給出了精彩回答——

    新鄉,以“新”為名,因“新”而興。地處中原腹地的新鄉,從來不缺乏創新精神。王戰營說,新鄉具有四大優勢:新型城鎮化起步較早,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農業科技優勢顯著,創新驅動能力突出。“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新鄉將著力打造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三化協調發展的先行區,農村綜合改革的創新區,實現綜合實力邁入全省前列,建設中原經濟區強市,在中原經濟區中實現率先崛起。”

    南陽位于豫鄂陜三省交界處,處于鄭州、武漢、西安三大都市圈的中心位置。過去曾被稱為“河南的西藏”。但南陽歷史悠久,鐘靈毓秀,不僅素有“中州糧倉”之稱,而且產業門類齊全……

    “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大戰略,促使我們更加自覺、更加清醒地審視自身,深入研究并準確把握南陽在區域經濟中的定位和發展路徑。”穆為民說,建設中原經濟區,南陽的新定位是:中原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河南現代農業先行區和糧食主產區,豫鄂陜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新能源、光電和重大裝備制造基地。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