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日舉行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顧強介紹,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在健全區域公共服務體系,提升產業層次和企業競爭力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第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存在分布零散、規模較小、權威性和公信力不足的問題,所提供服務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第二,運行機制不順暢。平臺市場化程度普遍較低,可持續發展能力堪憂。第三,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發展要素匱乏,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通過調研,并參考國外推動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的經驗,工信部規劃司提出相應建議:首先,提高認識加強引導。將示范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定位在服務工業園區、輻射周邊區域、帶動行業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高度,從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全局考慮,集中力量建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特色的重點產業服務平臺。
第二,完善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支持,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研發設計、中小企業、檢測檢驗、污染治理等公共服務平臺的改造提升。同時研究促進平臺發展的稅收、土地、人才等政策,重視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第三,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和利益共享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
據了解,自2009年工信部組織開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以來,全國已有128家工業園區(集聚區)成為國家級示范基地。共建成公共服務平臺986家,為示范基地產業集聚發展和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技術服務、中小企業服務、信息服務、人員培訓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等多方位內容,已成為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區域發展的重要載體。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