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位院士專家出謀劃策河南有條件成波音制造基地


    作者:董暢巖    時間:2011-11-14





    11月12日下午,鄭州市黃河迎賓館。深秋的黃河河畔,金葉滿階,涼意陣陣;而在迎賓館大禮堂內,嘉賓滿座,氣氛熱烈。

    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35位院士、專家和來自清華大學、北航、南航、哈工大等全國著名高校的校長、教授,與省長郭庚茂等河南省政府高官以及河南煤化、鄭煤機、華蘭生物、多氟多等優秀的河南企業和上市公司的掌門人們,正在進行一場高端對話。

    這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建設中原經濟區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宣布中原經濟區建設有關情況之后,我省舉行的首次高規格論壇活動。出席活動的學界名家們,代表了中國科學和工程界的最高水平,他們對河南的文化、教育、科研、工業發展表示出高度關注,并提出許多態度中肯、操作性極強的建議和意見。

    “河南應在中華文化現代復興中發揮作用”

    “在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經濟崛起的進程中,文化應發揮主要作用,尤其是中國的倫理道德文化和哲學文化。”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名譽院長王越的學術研究領域十分寬廣,他首先關注的是中原文化。

    “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最核心因素,就是優秀的中華文化。河南在古代是中國的文化中心,有很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和瑰寶。在21世紀,如何結合古代的文化傳承,發揮河南在中華文化的現代復興中的關鍵作用?這是有根源也有可能的。”王越說。

    “建設中原經濟區,最關鍵的是教育,是人才,而高等教育的最根本也是文化。”王越說,河南的普通教育基礎非常強,有優秀傳統;而現代高等教育仍需加大力度,“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內涵和質量方面,全國都要努力,河南也不例外。”

    他建議,河南的每所高校都應打造自己獨特的、先進的大學文化和校園精神。

    “哈工大愿與河南企業攜手建造中國的機器人產業”

    “洛陽不應僅僅是河南的制造業重鎮,更應把眼光放寬,致力于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制造業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蔡鶴皋,是中國第一臺機器人的制造者,堪稱“中國機器人之父”。

    作為我國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泰斗級專家,他對于洛陽的機械制造業給予高度評價。

    在此前的兩天,蔡鶴皋調研參觀了洛陽的中信重工、洛拖、洛軸等制造企業,對于這些企業取得的成就十分贊賞。他指出,由于具備了強大的研發能力,這些河南企業能夠創造出中國重型機械方面的最新技術,成為世界最先進水平。

    “我作為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的一名教師,非常愿意將機器人技術引入河南,注入到河南制造業當中。”蔡鶴皋說,在調研過程中,洛陽拖拉機廠和收割機廠,都提出希望引入機器人技術,“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我們不僅愿意把這個技術注入河南的制造業,更愿意培養河南這方面的技術人才,與河南的科技界、制造界聯手合作,建造中國的機器人產業。”

    河南可以引進波音公司,成為飛機零部件的制造生產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崔銳捷,給河南承接高端產業轉移提出了這樣戰略性的建議。

    “提起波音公司大家都熟悉,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波音公司現在只干三件事,第一是研發設計;第二是總裝;第三是售后服務。波音飛機的所有零部件,波音公司全都不生產,而要在全球各地尋找合適的生產加工零部件的基地。”

    崔銳捷說,波音公司去年已經提出這個戰略,可能馬上要實施。作為大型跨國公司,波音公司在尋找生產基地時,最看重的就是人力資源的水平和優勢。

    “河南是人口資源大省,可以通過加強職業教育,培養出優秀的高級技工和技師,結合其他資源優勢,完全有條件承接這樣的高端產業轉移。”

    崔銳捷具體建議,在職業教育方面,政府可以進行前期投入,結合河南全省的100多所高校資源,按照河南省有關產業發展的規劃,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產業工人。

    河南的小磨香油完全不輸地中海的橄欖油

    “河南的食品工業發展應該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通過食品加工,在我們的河南農業產業領域打造出大量具有文化內涵的、高檔次、可以走向全世界的農產品品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里特說。

    李里特曾經多次踏訪河南,對河南的食品工業非常關注和熟悉。

    “我們河南傳統的小磨香油,從營養價值和口味上來說,完全不輸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橄欖油,如果和現代市場相結合,通過一系列的營銷和包裝,完全可以像橄欖油一樣風靡全世界。”

    李里特說,作為全國舉足輕重的農業大省和食品大省,河南省是農耕飲食文化的發源地,這種以素食為主的飲食文化,同時符合現代飲食科學。

    他認為,要把河南食品工業做大做強,需要在弘揚中原地區傳統飲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把傳統食品文化作為創新的源泉。同時也需要食品工業技術的提升。

    “產、學、研”結合效果立竿見影

    12日下午,一套材料發到了參加對話活動的全省30多家優秀企業負責人的手中。其中包括河南省企業和項目的“技術難題匯編”和此次前來的9所高校的“科技成果目錄匯編”。

    一方面是河南企業的技術需求;另一方面,是全國頂尖的科技和技術成果。這種高效對接,立即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對話活動剛結束,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世江,就趕緊走向主席臺,找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胡凌云和北航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唐文忠。

    北航的一項科技成果“高性能鋰氟電池生產平臺”引起了李世江的強烈關注。多氟多化工位于焦作市,是深交所上市公司,也是全國氟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

    “現在我們企業既搞氟化工,又搞鋰電池,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左上角的鋰和右上角的氟兩個元素,這兩個元素很活潑,兩個元素組合起來,對河南的新能源發展大有好處。”李世江告訴記者,北航的這個科技成果是他最近一直在尋找的,這次在活動現場和北航的負責人當面交流并建立聯系,他非常高興。“如果能成功引進北航這個成果,下一步多氟多將在新能源的應用領域多做貢獻,比如新能源在一棟建筑、一個街道、一個城市當中的應用。”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