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玉米棒子上的產業空間有多大?湯陰縣“全鏈條、全循環”式農業給出了答案。首先,玉米加工成飼料,實現第一次增值;拿飼料養雞、養豬,再次增值;將畜產品加工成生熟肉制品,三次增值。而過去被丟棄的玉米芯竟也被吃干榨凈,增值四次。加工提煉木糖和木糖醇,剩下的木糖渣栽培食用菌,出售食用菌;食用菌培養基渣作為有機肥回田。
這個越抻越長的玉米“鏈”,讓1斤玉米由1元錢最高升值到16元,帶動全縣種植優質玉米50萬畝,飼養肉雞4100萬只、生豬150萬頭,種植食用菌1.5億袋,年總產值超過20億元。
到2010年,河南糧食產量達1087.4億斤,連續7年創歷史新高,肉、蛋、奶、菜產量居全國前列,成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但河南農業大而不優,像湯陰一樣走上農業現代化之路的地方還不多。河南省常務副省長李克說:“大而不優,突出表現在‘兩高兩低’。即種植業占農業的比重高、糧食占種植業的比重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民收入低。背后深層次原因是河南農業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規模化、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低。”
在《指導意見》中,中原經濟區的一個戰略定位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要求河南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成全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
在河南新近出臺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撲面而來的是新思路、新理念。規劃提出:“積極構建集良種繁育、規模生產、精深加工、物流銷售和循環利用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按國家要求,到2020年,河南糧食生產能力穩定達到1300億斤。200多億斤糧食怎么增?河南以“全鏈條”理念跳出糧食抓糧食。在未來5年,河南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將加快小麥、玉米、水稻的精深加工,力爭使糧食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
河南還啟動了優質高效農產品加工萬億元工程,大力發展肉、菜、棉、油、乳、藥等“全鏈”產業工程。與以往不同的是更加注重農產品物流銷售網絡建設。河南提出到2015年,力爭新建冷庫270萬立方米以上,肉類冷鏈利用率達40%,初步確立鄭州全國重要冷鏈物流中心地位。
科技是農業騰飛的翅膀。河南省科技廳農業處處長徐功民說:“農業問題的核心是種子,它科技含量最高。”在河南省糧食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里,科研人員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對4萬個左右玉米基因和3萬個左右小麥基因進行“追蹤”。這些被追蹤的“基因”中,有的可以控制小麥硬度,有的可以提高種子抗旱性。科研人員介紹,美國玉米每畝地比中國多打200來公斤,起作用的就是基因。
據了解,近年來河南化肥、農藥等施用量年均增長6%以上,均高于糧食增產幅度,增產不增收甚至減收的問題日益突出。河南省科學院副研究員張硌說,大力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必須改變目前“高投入、高產出、高廢物”的粗放產業模式,代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循環生產模式。
據了解,河南將以推廣畜禽集中養殖、生態觀光農業園區為抓手,逐步建立“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農業循環系統。到2015年,力爭全省畜禽糞便資源化率達95%以上,90%的沼渣、沼液實現綜合利用。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