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河南省省長郭庚茂11日在此間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上表示,建設中原經濟區,既是破解河南發展難題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河南省將采取加強農田基本建設等舉措穩定糧食生產,同時重點解決種糧吃虧等影響“三化”協調發展的三農問題。
——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河南作為全國傳統農業大省和糧食生產核心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10,小麥占全國的1/4,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肩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
郭庚茂表示,《指導意見》提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建設中原經濟區,集中力量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不斷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建立糧食和農業穩定增長長效機制,走具有中原特點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有利于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說:“加快中原經濟區發展,不僅關系到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對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探索“三化”協調發展,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中原經濟區建設最大的亮點。”杜鷹表示,加快中原經濟區發展,一是有利于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二是有利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三是有利于探索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路子,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四是有利于加快河南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五是有利于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
“在全國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河南以及像河南這樣的一些農業大省,處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這樣一個特定階段上,如何處理好‘三化’協調發展,就成為現代化進程成敗與否的關鍵。”杜鷹表示,正是著眼于這點,中央把探索“三化”協調發展的重任交給了河南。
——多舉措確保穩定糧食生產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人口大國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我國的糧食生產在異常復雜的環境下實現了八連增,但同時也要意識到,越往后解決糧食問題的難度越大。尤其是在當前世界經濟還沒有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全球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依然比較明顯,全球糧食價格仍然在高位掙扎。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重視糧食問題,采取了很多惠農政策,全國糧食增產穩定增長,基本保障了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但同時要看到,像河南這樣的農業大省,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也面臨許多問題。
郭庚茂指出,由于糧食效益比較低,社會資源向農業外流動的趨勢很明顯,同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就業選擇的機會增多,農業勞動力加速向外轉移的趨勢也在強化。此外隨著人們消費結構的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成為一個突出的熱點問題。
為落實《指導意見》的要求,河南省將主要采取四方面舉措來穩定糧食生產。一是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建設高標準的穩產高產田。由于農業抗災水平不高,河南糧食生產每年因災損失大體40億斤。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土地是中低產田。河南省計劃在8000萬畝糧田中,建設7500萬畝高標準農田,力爭旱澇保收。
二是技術進步。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優種,農業科技因素80%集中在品種;二是農業機械化,用機械化代替農業勞動力轉移后的勞動力問題;三是質量安全技術,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是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通過合理規模來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四是加快推進農業合作社發展,提高糧食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要穩定其生產,需要建立一個利益平衡機制,由政府適時、適度、逐步提高糧食價格,完善對產糧大縣和農民種糧的各種補貼,以平衡不同生產要素的回報率,調動多方面積極性。
——解決“三農”問題 探索“三化”協調發展
“三農”問題是制約“三化”協調發展的最大癥結,解決“三化”協調問題應通過農業現代化來穩固糧食基礎,通過推進工業化來實現經濟的主導,通過提高城鎮化水平來實現高度集約的發展,提高社會總資源的配置效率。
杜鷹認為,確保“三化”協調發展,要防范兩種傾向:一是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忽視農業;二是為了保糧食、保農業而拖贅了經濟發展。這是“三化”協調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要真正能夠解決種糧吃虧的問題。”杜鷹說,種糧比較效益低這個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要確保河南省的糧食產量到2020年能夠實現1300億斤這個目標,要靠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和農業科技人員服務于糧食生產和一線農民工作的積極性。同時,要采取集約節約用地的辦法,解決河南用地緊張的問題。
郭庚茂也指出,河南要著力研究三個機制:一是土地節約利用機制。他說,“根據中國國情和河南省情,解決土地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節約、集約、挖潛。嚴格保護耕地、堅守土地紅線。保障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基本土地需要。在土地占用過程中要高度保護農民合理合法的土地權益。同時實現土地的高效集約節約力度,來緩解土地矛盾。”
二是農村人口有序轉移機制。解決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一個是向農外產業轉移,一個是向城鎮轉移。“我們大致有幾條基本對策,一是實施勞動力技能素質提升工程,通過技能增強就業能力,提高收入水平,為帶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創造條件。二是發展非農產業,增速工業化進程,特別是利用產業轉移的機遇來承接一些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和產品。三是加速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在每個縣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規劃產業聚集區,通過產業聚焦引導勞動力轉移,進而帶動農村人口的轉移。”郭庚茂說。
三是城鄉利益協調機制。希望國家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通過技術提高和生產條件改善,提高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健全農業組織化體系,實現合理的規模經營,建立完善的產銷對接機制,以保證農業利益的實現和提高。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