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有了“器官移植捐獻協調員” 110人開始培訓


    作者:李曉敏    時間:2011-11-11





    器官移植能挽救成千上萬條性命,但遺憾的是,器官捐獻者寥寥無幾。昨天,我省首批110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開始培訓。“有了協調員,可推動器官移植工作。”省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主任畢學義說。

    【進展】

    110個“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開始培訓

    昨天,在鄭州市一家大酒店內,河南省紅十字會首批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培訓班正式開班。首批參加培訓的共110人,他們是來自全省18個市地的紅十字會分管人員及器官移植定點醫院、三級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主任、護士長等。

    省衛生廳副廳長、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夏祖昌說,在人體器官捐獻移植事業中,器官捐獻協調員是很重要的一環,可以說沒有協調員就沒有器官捐獻。協調員在國外已發展得較成熟, 其職位如同醫生、教育者、調查人員、顧問和管理者的集合體,對人員素質要求比較高。

    “我省初期將建立專職協調員和兼職協調員兩支隊伍。”夏祖昌說,專職協調員必須是紅十字會或醫療機構的正式或聘用人員,其主要工作就是從事人體器官捐獻的知識普及、宣傳動員及與有關各方進行聯系協調等。

    而兼職協調員是以醫院的ICU、神經科等相關科室醫護人員為主,其主要任務是發現潛在捐獻者,協助專職協調員進行宣傳工作,最終還是要建立專職協調員隊伍。

    【困境】

    醫院器官移植缺口巨大

    “我省每年至少有10萬人等待移植,但只能做到500到600例,其中大部分是親屬之間活體捐獻。”鄭大一附院器官移植科醫生尚文俊說。

    對于器官移植,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醫生單磊一直很關注。作為省政協委員,連續兩年,他的提案都是關于器官移植。他說,目前,我國僅患尿毒癥等待腎移植的人就有150萬,但每年全國只有7000個左右的患者能夠幸運接受腎移植。而另一個現實是,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一年僅交通事故造成的意外死亡就在10萬人左右,另外還有100萬左右的疾病死亡患者也是潛在的器官捐獻者。

    在單磊眼中,這些寶貴的器官資源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化為灰燼。一邊是等待器官的焦急患者,一邊又是器官的巨大浪費。如果有合理的制度,這100萬潛在供器官者哪怕只有1%適合并愿意捐出自己的器官,就能使中國目前的器官移植數量翻上一番。

    【鼓勵】

    捐獻者可減免住院費用

    器官捐獻的核心問題是提高群眾對捐獻的認識和在國家層面建立合法的捐獻渠道。

    “‘入土為安’‘全尸’……老百姓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大,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宣傳。”一位正在接受培訓的協調員告訴記者,即使捐獻者同意了,也還是不夠的,因為按照規定,志愿者若想捐獻遺體,還必須獲得所有直系親屬的簽名同意。“因此,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當然,除了觀念轉變外,還需要機制的保障。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說,因為捐獻者本身無法從捐獻中獲得直接利益,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法規來保護捐獻者的權益。“捐獻者住院費用的減免、困難救助、子女學費優惠、減少納稅、捐獻者的殮葬費用等都可以納入考慮。”對于這一點,畢學義很認同,他說,河南正逐步完善救助機制,目前,可以對捐獻者進行醫療費減免和發放慰問金,對于家庭困難的,還將發放一份援助金。

    畢學義說,如果自愿申請人體器官捐獻,可以到各省轄市以及直管縣的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確認,此次培訓后,各省轄市紅十字會都將設立該辦公室。而患者故去,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有意捐獻,則由協調員幫助完成捐獻手續。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