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政策好,幾塊錢就能保障我一畝地的全部成本,解了我后顧之憂!”2月16日,鄢陵縣種田大戶趙彥春站在自家地頭高興地說。
中原農險的協保員給農戶詳細講解完小麥完全成本保險的保險責任、保額費率、理賠流程后,現場為495畝小麥開出了保單。
正值春耕農忙時,近期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6次提及“保險”,農業保險全面服務“三農”受到各方關注。去年我國農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業內普遍認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長久以來以城市為中心的保險業正向農村市場下沉。
在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方面的部署中,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
在河南,農業保險如何為主糧作物再加一道“安全閥”?“從2021年起,我省就在全省縣域內全面開展了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以最常見的小麥為例,每畝保額由直接物化成本保險的447元提升至1000元。”河南銀保監局財產險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省三大主糧作物農險覆蓋率超80%,共為1375.13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達1165.01億元。
而河南的農業保險市場有多廣闊?2022年年末的一組數據讓人振奮:全省農業保險為1645.58萬戶次農戶提供了2006.21億元的風險保障,同比增長27.99%,累計賠付50.27億元,惠及農戶394.58萬戶次。
這兩天,在夏邑縣北嶺鎮王六村的一家養殖場內,母牛都正在被注射米粒大小的動物電子芯片,通過芯片可以進行電子追蹤、生物識別,管理檔案自動生成。
“每一頭基礎母牛,只要上了電子芯片,就會有政府補貼。”該養殖場負責人王雙印說,農民養奶牛本來就投資大、周期長、技術難度高,上了保險就相當于有了“定心丸”,心里踏實。
“開展智慧耳標承保,不僅幫助他們實現了養殖信息全程電子化管理,更進一步增強了養殖戶風險抵御能力。”中原農險河南省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我省特色農業保險發展較快,產品模式不斷創新。記者從河南銀保監局了解到,我省農業保險積極圍繞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縣級覆蓋率高達98%,開辦的特色農險險種有15大類120余個品類,承保的保險標的涉及250余個種養品種,切實為特色產業發展撐起“保護傘”。同時對種業振興支持力度持續增強,2022年我省政策性保險共承保41.08萬畝制種小麥,有效提振了種子企業和農戶制種育種的信心。(記者 李鵬)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