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大國糧倉的科技密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08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這兩個“極”,不僅體現了我們所面臨的復雜發展環境,而且展現了我們的制度優勢、經濟韌性和發展信心。在全球高通脹的背景下,我國物價保持較低水平,尤為難得。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保障糧食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


      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關于過去一年和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中,都提到了糧食生產。國內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河南的糧食產量也已經連續六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為穩經濟、促發展,全力以赴端牢端穩中國飯碗,做出了河南貢獻。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國糧食產量要跨上1.4萬億斤臺階。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也是河南的一張王牌。對標對表國內糧食產量1.4萬億斤的目標,河南大有可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種業、農機等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67%提高到73%。在農機應用方面,河南成績顯著。目前,河南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3%,其中,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在種業創新方面,河南也在頻頻發力,神農種業實驗室對接國家實驗室體系,“中原農谷”正在加速推進建設,省內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小麥繁種基地常年穩定在430萬畝,年制種能力在18億公斤以上,居全國第一位。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對河南寄予“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的殷切期望。立足打造全國重要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率先開展大規模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580萬畝,糧食面積常年穩定在1.6億畝以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河南已形成糧食、畜牧、特色經濟作物和農產品加工四大主導農業產業,這是讓中國碗盛更多河南糧的底氣,也是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擔當。(趙志疆)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