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兩人搞定20人灌溉工作量 背后有著“神助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10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抓好油料生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讓我們跟隨頂端創作者、90后新農人張先智與河南瑞通集團總經理楊慶亞走進河南安陽市廣潤坡高標準農田,并與全國人大代表、小麥育種專家、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隔空對話”,聊聊河南農業“那些事兒”。


      兩人就能輕松搞定20個人的工作量


      安陽縣種糧大戶90后新農人張先智打開手機上一個App,點亮了手機里19號水泵標志,十來秒后,面前鱗次櫛比的噴頭里水花噴灑而出,水中溶解的還有水肥化一體機中事先加入的化肥。5G、物聯網、VR、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黑科技加持下的新灌溉模式,為農業帶來了不小的變化。


      當下,正值小麥返青、起身、拔節的關鍵階段,張先智正在給他的2400畝承包地灌溉。張先智認為,人工是最大的成本投入。但從去年開始,隨著承包的農田被改造為高標準農田,他的收益上了一層樓。他用灌溉700畝地舉例,此前需要雇用臨時工15~20個人,如今一兩個人就能搞定,“一鍵操作手機打開水泵,接下來有人照看著水肥化一體機就行。”


      灌溉效率也在提升。“此前澆完1000畝地需要15~20天,現在我使用這個平移式的(噴灌),一星期就能搞定。”張先智說。在農作物急需甘霖的幾天內,新的灌溉模式能快速及時為農作物止渴,為糧食增產增收添加了砝碼。


      據介紹,張先智承包農田所在的14萬畝高標準農田內,遍布著平移式噴灌、自動伸縮式噴灌、旋翼式噴灌等8種不同的灌溉模式設備。對此,作為該農田的承建方,河南瑞通集團總經理楊慶亞解釋:“不同的灌溉模式應用于不同作物種類、土壤結構、地形地貌。”


      何時需要灌溉?地面上一塊電子大屏實時顯示空氣溫濕度,土壤墑情中的濕度、鹽分等數據,下方則埋藏著土壤墑情傳感儀。儀器還能將數據傳到“5G+智慧農業云平臺”,平臺根據傳回的數據分析,一旦需要灌溉,就會發出指令。


      病蟲害監測防治設備也“卷”了起來


      糧食遭遇病蟲害?監測站內的“物聯網蟲情信息采集設備”來“保駕護航”了。


      利用生物的趨光性,夜間飛行的昆蟲會撞上儀器箱頂端燈芯周圍的透明玻璃板,滑落到儀器內的托盤上,并被托盤上方的高清攝像頭拍攝下來,該影像與先前錄入“5G+智慧農業云平臺”的幾百種昆蟲信息對照,可確定昆蟲的具體種類,甚至根據托盤上的數量測算一定耕地面積內的昆蟲數量,進而有針對性地防治病蟲害。


      這里還用上了可釋放特定激素的誘捕儀器,可直接物理滅蟲的光儀器等,病蟲害監測防治設備也“卷”了起來。張先智介紹,當地的農業部門會根據后臺大數據,適時進行大面積無人機農藥噴灑。


      可實現年新增效益總和近9000萬元


      隨著智慧農業技術的日趨成熟,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農業領域中普及和應用,助推高標準農田由傳統基建向新基建的數字化轉型。


      以上提到的儀器都有一個控制及顯示中心:5G+智慧農業云平臺。據了解,經計算,14萬畝高標準農田可實現年新增糧食1824.9萬公斤,年節水931萬立方米;年新增糧食產能效益2184萬元,年新增節水節能效益1500.59萬元,年省工效益1127.79萬元,年節約肥料效益609.00萬元,年新增排澇效益2986.89萬元,年減排效益563.62萬元,年新增效益總和8971.89萬元。


      安陽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吉福兵介紹,這14萬畝中有5.6萬畝在2022年被批準為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化示范區,即批準籌建并制定工程建設國家級標準,這是全國首家獲批籌建的。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330萬畝,計劃到2025年建成8759萬畝。


      兩地連線


      建設農業強省,河南需要科技賦能


      感受完河南現代農業的魅力,安陽縣種糧大戶、90后新農人張先智、河南瑞通集團總經理楊慶亞,向茹振鋼提問:建設農業強省,河南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茹振鋼介紹,河南是糧食大省,農業人口多,必須由原來的“大農業”朝“強農業”發展,其中科技賦能很重要。“科技強農方面,河南做了很多。”茹振鋼表示,河南組建了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成立了“中原農谷”,這些都是種業上重要的研發團隊,組成了全國的種業高地。


      同時,近年來,河南對農田進行了大規模整治,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000多萬畝,這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實踐。此外,河南還特別注重農機農藝的融合發展,糧食產能會變得更高、成本會更低,最新研究成果推廣的速度會更快。


      農業產業要發展,要考慮市場需求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作為農業大省,河南在農業產業發展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茹振鋼說,對于農業發展來說,產業很重要,“現階段,要根據需求側進行供給側的生產,根據需求側來研發最領先的品種。”茹振鋼說,比如,河南南陽的想念食品,就是根據人們餐桌需求,進行產品生產的。


      在茹振鋼看來,當前,農業生產的糧食,應該滿足加工的需要,特別要符合加工的質量需求,符合餐桌的營養要求,大家喜好什么,就加工什么、生產什么。只有終端的效益形成了,前端的付出才能有所獲得。“所以,我們要注意產業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一定要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帶動鄉村的大規模生產。”


      建議讓鄉村青年人進入高校定向培養


      今年全國兩會,在農業發展方面,茹振鋼帶來了兩個建議。


      一是關于不斷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基礎的建議。“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現在很多鄉村中青年、優質人才持續外流。”茹振鋼說,針對鄉村的“能人”,可以讓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理論技術學習,使其掌握新理論、新技術、新思維。對鄉村的青年人,可以打通其在大學里接受高等教育的定向培養通道。同時,完善人才服務鄉村激勵機制,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


      另一個建議為:加快河南糧食作物高產區納入碳匯結構。茹振鋼說,研究表明,農作物對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和凈化空氣的能力,遠比單位面積的森林大得多,“將糧食作物納入碳匯結構,對糧食作物高產區的生態服務進行生態補償,有利于促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形成良性循環。”


      轉自:河南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