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強產業支撐 大力引才育才 河南將如何打造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20





      3月15日,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暨“人才強院年”啟航儀式在鄭州龍子湖智慧島舉行,吸引了國內7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84家科技型企業及服務機構代表參加。何為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河南將如何打造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中原科技城打造的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有何特色?


      啥是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


      何為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中科院院士、省科學院院長徐紅星介紹,建設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就是要發揮省科學院全省科學技術高地作用,依托特色研究機構,強化技術輸出、創新策源功能,形成以省科學院為核心,通過技術研發、項目攻關、人才引育、平臺共建等形式為企業發展賦能,集聚引導企業環繞在省科學院周圍,在河南布局建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企業出題、科學院答題、地方政府支持的創新生態圈模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深度“耦合”。


      我省建設的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有何特色?徐紅星表示,它與國內其他地方的創新生態圈有所不同,不是地方政府主導建設的,而是依托科學技術的力量,通過產出原創性科技成果或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實現產業化,在地方政府政策、金融、要素、服務等的支持下,引聚轉化一批企業在河南投資落地,快速提高河南科技創新水平,推動河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河南經濟社會發展。


      “建設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前瞻思考、系統謀劃、協同布局,既要求省科學院在人才引育、平臺建設、科研攻關等方面持續做優做強,放大極化效應,也要會同地方政府加快構建‘政產學研金介用’等要素于一體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形成協同效應。”徐紅星說。


      如何打造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


      如何打造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徐紅星說,當前,省科學院和中原科技城要發揮全省科技創新龍頭作用,在打造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中當好排頭兵,要共同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要做強產業支撐。產業是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的核心和基礎,要發揮省科學院科研力量的作用,支撐核心企業、帶動關聯企業、形成產業鏈條,在中原科技城布局落地光電芯片、量子技術、半導體裝備、激光制造、新能源、光資源與環境、雙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優質企業,大力培育科創產業集群。中原科技城要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積極布局建設量子、光電、半導體、新能源等新型科創園區,在細分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為未來發展蓄勢儲能。


      二是要大力引才育才。省科學院與中原科技城要同頻共振、協同發力,從功能布局、人才成長、要素保障等方面優化提升,創新創設人才發展機制,建立健全柔性用才、剛性引才、項目聚才政策;采取針對性邀約、量身定做等方式,加快引育國家級創新團隊及能引領和帶動重點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要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多方式、多渠道積極招引青年科技人才;要加強人才培養力度,支持科研人員開展具有科學意義、學科交叉、學術思想新穎的應用基礎和前沿性研究,在創新實踐中培育高層次人才。


      三是要建設創新平臺。聚焦科學前沿,搶抓戰略機遇,布局科學裝置、未來科學平臺、交叉學科平臺,爭取進入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行列。重點推進“引力波天文臺”“光子省實驗室”建設,打造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高地和戰略科技力量。要全面提升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生物醫學、碳基復合材料研究所的建設水平和研發能力,高起點規劃、高水平新建量子材料與物理研究所、激光制造研究所、量子化學智慧創制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等,深化光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等籌建工作,爭取更多高能級創新平臺落戶中原科技城。


      四是要強化金融服務。要充分激發資本要素活力,使金融真正服務好科技創新,中原科技城要圍繞智慧島、金融島“雙島聯動”,充分發揮好創新創業投資基金的作用,以引導和撬動全社會的創投資本投資創新,推動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和資本要素融合,形成全鏈條、全方位的科技創新創業投融資機制,支持各類科創型企業、初創企業、中小微企業發展。加快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發展,構建科技成果供需結合的完整鏈條。


      鄭州拿出最好區域建設中原科技城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科學院重建重振與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在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過程中,鄭州市委市政府拿出區位最優、生態最好、價值最高的區域,培育發展科創產業,高標準建設中原科技城。


      據了解,2021年10月,中原科技城以鄭東新區全域260平方公里為支撐,打造立足中原整合創新資源、面向全國集聚創新優勢、放眼全球引進高端人才開展科研合作的科技創新格局。中原科技城由此納入省級戰略統籌。


      2022年8月,鄭州市人民政府召開“中原科技城規劃提升及相關政策”新聞發布會,聚焦省科學院重建重振與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學習借鑒世界頂尖、國內領先的科研平臺建設經驗,以超前眼光、國際視野,對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等進行了系統化重構提升。


      其中,按照方案,中原科技城以省科學院為“魂”,確定了“兩帶兩軸,兩核五心多片”的空間布局。其中,圍繞省科學院基礎學部、未來學部、產業學部三大學部和生命科學、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資源環境等七大科學研究方向,劃分為7大主體功能片區。圍繞省科學院研究所、實驗室、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4類科研實體,研究提出了“兩大主導產業、三大創新主體、五大科技服務平臺”的十大產業集群。


      同時,把智慧島NO.1作為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重要抓手,圍繞“三空間兩平臺一示范”功能定位,依托省科學院雄厚的科創資源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構筑高端創新要素集聚的“強磁場”,打造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雙創生態。


      15位院士陸續簽約成為省科學院的戰略科學家和首席科學家


      在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過程中,人才是關鍵。如何培養高層次的優秀人才?中科院院士、省科學院院長徐紅星介紹,省科學院出臺了《河南省科學院高層次人才引聚辦法》《高層次人才培育支持管理辦法》等,在項目經費、工資待遇、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給予強有力的保障,加快引進戰略科學家、首席科學家、特聘研究員、青年科學家和優秀博士、緊缺碩士、天才本科生步伐。目前,李賀軍院士帶領團隊成立了省科學院碳基復合材料研究院并落地產業化項目,謝建新院士正在牽頭組建由省科學院、北科大、鄭大參與的河南省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15位院士陸續簽約成為省科學院的戰略科學家和首席科學家,23位國家級人才簽約成為省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和特聘研究員,招聘優秀博士156人。


      同時,建立了研究生全流程培養管理體系,首批20名博士、200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有序開展,今年將完成72名博士、510名碩士招生工作,研究生規模達到802人,將一躍成為全國省級科學院中與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最多的單位。


      一年的時間,省科學院相繼組建了數學、物理、化學、材料、集成電路研究所和碳基復合材料研究院等新的研發機構;與地方政府共建了河南省科學院鶴壁分院、河南省科學院濟源先進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以及南陽光電研究所等研發機構;和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簽署了共建“河南高端光學儀器技術創新中心”框架協議,參建了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等研究機構。


      目前,省科學院在260平方公里的鄭東新區全域7大主體功能片區,統籌布局省科學院基礎學部、產業學部、未來學部,雙方落實了人才互認及省科學院高薪人才享受東區個稅返還獎勵政策,中原科技城正在加快構建人才服務、科技金融等6大支撐體系,著力承接省科學院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一基金三基地,打造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


      那么,中原科技城如何實現金融資本、人才機制、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三合一”融合發展?


      鄭東新區黨工委委員、中原科技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凱介紹,在金融資本融合方面,目前,鄭東新區出資成立了50億元規模的鄭州中原科技城產業引導母基金,配套制定《中原科技城產業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并設立2億元規模的興東產業子基金,計劃近期完成首期1500萬元出資;新設立基金機構35家,累計235家;聯合鄭州銀行揭牌運營鄭州銀行科創金融事業部,推動傳統金融與科創企業深度融合,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積極舉辦戰略新興產業優質企業(項目)路演等一系列金融路演創新活動,基本形成創新活動高度活躍的態勢。


      在人才機制融合方面,鄭東新區出臺了中原科技城系列人才政策,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創業、安居、教育、醫療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通過省科學院與中原科技城人才互認,助推省科學院引進臺雪成、孟躍中等23位首席科學家。


      在產業發展融合方面,鄭東新區將中原科技城數字經濟、生命科學兩大產業體系與省科學院七大產業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在產業研究、項目布局、落地服務、成果轉化方面協同推進,推動省科學院成功組建了數學研究所、化學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6個研究所。篩選了一批重點行業領軍項目,以共建、參建形式納入河南省科學院體系,推動省科學院與中電科27所圍繞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科技型企業和雙創企業快速發展,共建河南電子裝備柔性中試基地;與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合作開展研究生培養計劃,與北理工鄭州研究院積極探索全方位共建。


      同時,在服務保障方面,鄭東新區在中原科技城成立了工作服務專班,統籌全區資源,針對重資產研發項目建設、輕資產項目落地、科研機構和團隊登記辦理、辦公用房、人才認定、獎補、人才公寓等方面,采取“一口受理、條線推進、主動服務、無事不擾”的方式,全方位服務省科學院生態圈建設。


      2023年,省科學院與中原科技城同步啟動“一基金三基地”建設,共同設立成果轉化子基金,在中原科技城建設研發基地、中試基地、轉化基地,為省科學院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


      中原科技城已累計招引近300個領軍項目


      在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過程中,中原科技城將如何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入駐?


      鄭東新區黨工委委員、中原科技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凱表示,圍繞中原科技城數字經濟、生命科學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鄭東新區制定出臺了《中原科技城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對科創類企業和科研機構給予最高3年的辦公用房房租補貼和辦公用房600元/平方米、展廳1500元/平方米的一次性裝修補貼;對通過評審的創業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項目資助;對初創型企業,5年內區級經濟貢獻全額獎補。


      在金融政策方面,鄭東新區制定出臺《中原科技城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扶持辦法》,從機構落戶、合格投資者出資等方面對創投基金主體進行獎勵和支持。基金機構落戶方面,對新設立或新遷入的創投企業和創投基金給予最高1000萬元落戶獎勵。在投早投小投科技方面,對投資初創型科技企業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優化完善《鄭東新區促進私募基金發展扶持辦法》,設立50億元產業引導母基金,探索建立“補、投、保、貸”一體化創新金融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中原科技城已累計招引華為中原總部、微軟云暨移動創新中心等領軍項目近300個;推動嵩山實驗室、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龍子湖低碳能源實驗室等省級實驗室建設運營;黃河實驗室、天健先進生物醫學實驗室、河南先進航空仿真技術研究院、文學軍院士國際生物醫學材料研究院、河南先進光子技術產業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科研機構紛紛入駐;開展重大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初步成為支撐全省科技創新的策源地。


      在引進的重大項目中,中原科技城核心區鄭州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原科技城科技創新園等“四梁八柱”項目主體全部封頂。總投資120億元的鯤鵬軟件小鎮部分建成運營,簽約引進各類項目37個。超聚變公司實現河南“獨角獸”企業零的突破,馬歇爾國際消化病醫學研究中心、3DXRAM新型儲存器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謀劃建設河南省區塊鏈產業園、河南省元宇宙產業園、河南省大數據交易中心等一批專業園區,支撐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良好態勢。


      轉自: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