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行河南分行創新涉農貸款服務三部曲:支農、智農、強農


    作者:張興軍    時間:2011-10-20





    近年來,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認真貫徹落實總行服務“三農”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部署,尋找金融服務的結合點,積極創新服務形式,充分發揮了在農村金融領域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日漸走出一條從“支農”到“智農”再到“強農”的新路子。

    --腳踏實地 緊扣“農”字做文章

    石華是河南省光山縣寨河鄉杜崗村的一位農民。見到記者前來采訪,石華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前年秋天在農行支持下我養了3000只雞。今年農行又給我貸款3萬元,我把規模擴大到7000多只。今年可以凈賺25000元。”

    村支書陳宏遠說:“農行把我們村評為信用村,已支持70多戶發展養殖業和運輸業,每年為農戶帶來收入20多萬元。”

    杜崗村的變化是農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支農的縮影。在中原大地,農行河南省分行支持了很多這樣的養殖村、種植村、加工村和運輸村。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8月開辦農戶小額貸款業務以來,該行已向89.82萬家農戶累計發放小額貸款302.63億元。按每家農戶4口人計算,已有350余萬中原鄉親直接從農行發放的農戶小額貸款中受益。

    據了解,按照量力、集中、有效的原則,農行河南省分行的涉農貸款投放主要圍繞“有產業支撐的農戶小額貸款整村推進、縣域產業集聚區建設貸款和新農村民居建設貸款”三大重點,在提高服務“三農”效率上做文章,促進了“三農”業務的集約化經營。截止目前,該行“三農”貸款余額達419億元,較年初凈增52億元,“三農”貸款增量和增幅均高于全行貸款的平均水平。

    以產業集聚區為重點,實現金融服務與重點項目對接。農行河南省分行今年將產業集聚區納入信貸支持重點領域以來,對產業集聚區的金融服務已取得明顯成效。到9月末,該行已向129個產業集聚區中的556家企業投放貸款172.65億元,其中今年新增加貸款35.24億元。

    以有產業支撐的整村推進為重點,實現農民增收。到9月末,該行已向345萬家農戶發放了具備自助貸款、還款、結算和理財功能的惠農卡,覆蓋了全省20%以上的農戶。該行農戶小額貸款余額達97.17億元,當年累計發放94.65億元。自2008年以來,該行已累計支持了90多萬家農戶增收。

    以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新農村民居建設貸款。該行在全國農行系統首創了“農村新民居建設貸款”新產品,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已在新鄉和安陽滑縣試點發放新民居貸款4298戶、金額2.43億元,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總行的充分肯定。

    --不斷創新 日常業務出亮點

    “我的公司能夠發展到今天,與農行河南省分行的大力支持分不開。通過創新擔保方式,農行給我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5000萬元更是雪中送炭。我要告訴溫總理,在座談會上向他反映過的養豬企業貸款抵押難問題,已經解決了。”河南內鄉縣牧原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英林說。

    秦英林1989年大學畢業后,回到老家當起了大學生“豬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他的公司已經發展成了一家集種豬繁育、商品豬生產的大型養殖企業,年出欄種豬10萬頭、商品豬50萬頭。2009年2月12日,作為來自全國各地的13位基層代表之一,秦英林在中南海參加了溫家寶總理主持的有關座談會。席間,他向總理反映:現在養殖企業最大的壓力就是貸款難。

    獲悉這一情況后,農行河南省分行迅速組織有關部門深入企業,調查研究。最終根據國家相關制度,該行把牧原公司核心資產——存欄種豬作為抵押對象,制定了既符合制度要求、有效防范風險,又簡約可行的《牧原公司生豬抵押擔保貸款實施方案》。

    農行河南省分行南陽分行行長趙樂飛介紹,這筆5000萬元的貸款是全國首例以種豬為抵押物的巨額貸款,也是農行支持“三農”,創新抵押擔保方式的一次重大嘗試,對破解養殖業貸款抵押難問題具有深遠意義。

    在農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支農的過程中,類似事件并非個案。事實上,從客戶角度出發,努力破解現實難題,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方式,已經作為一種理念或靈魂,融入了其日常業務的開展中。

    2010年3月上旬,農行河南省分行與新鄉市政府簽訂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未來6年,農行河南省分行將提供一定的信用額度,用于支持該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其中農行河南省分行為農民量身定做的新農村民居建設貸款,為國內首度開展的相關業務。

    還有一項值得稱道的創新是,在解決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問題上,農行河南省分行“融資”與“融智”并舉,受到很多企業歡迎。

    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張,很多中小企業愈加感到管理難度加大,迫切需要從外部尋求智力支持。為此,河南分行在服務中小企業過程中,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優勢和管理經驗,為企業提供產業、行業信息咨詢服務,幫助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為企業提供現金管理服務,讓企業閑散資金保值增值。

    “‘融資’是我們與中小企業建立關系的基礎,‘融智’是銀企合作關系的深化。”農行河南省分行行長崔宗河如是說。

    --從“支農”到“強農” 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關于“三農”問題,一個普遍的共識是:農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不光需要外部支持,更需要自我提升,修煉“內功”。具體到貸款而言,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多年來,農行河南省分行通過不斷努力,創造性地開展涉農貸款,逐漸完成從“支農”到“強農”的轉變。在此過程中,該行自身的優質資產業務也不斷增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以牧原公司的5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為例,按照相關測算,可使當年出欄生豬達到50萬頭,實現年銷售收入6億元,利潤1億元,2010年實現年出欄種豬80萬頭,銷售收入9.6億元,利潤1.5億元,公司新增就業崗位100人,直接拉動建筑、運輸等社會就業1600人。通過技術嫁接傳播,使周邊上千散養農戶走上致富路。同時,此筆貸款的投放,也使農行年增創利368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像牧原公司這樣的龍頭企業,是小生產對接大市場的橋梁和紐帶,對“三農”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十分明顯。為此,圍繞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主導產業,農行河南省分行從全省近400家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確定了300家作為支持重點。截止到2011年6月末,該行累計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放貸款19.6億元,對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金融覆蓋率達76%,有力地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擴能升級,延長產業鏈條,帶動了更多農民從產業化中增收。

    在小額農戶貸款方面,農行河南省分行僅2010年就累計發放33.88萬戶、117.6億元。其中,支持種植業5.17萬戶17.28億元,養殖業6.88萬戶22.18億元,農村個體工商戶7.79萬戶27.63億元,農副產品加工業1.19萬戶4.04億元,其他12.85萬戶46.47億元,共帶動近40萬家農戶增加純收入約12億元,農民戶均增收3000多元,增加農民工就業50多萬人。

    農行河南省分行提供的材料顯示,在大力支持“三農”業務的同時,由于不斷強化負債業務的傳統優勢,加大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有效營銷力度,該行縣域支行的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縣支行逐步成為全行效益的重要支撐點。截止到2010年末,該行112家縣支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撥備后利潤增幅達77.6%,在全行占比達87.44%,同比提高了22.78個百分點。

    農行河南省分行行長崔宗河表示,從“支農”到“智農”,再到“強農”,在不斷開展涉農貸款的過程中,農行河南省分行自身也得到了發展。而隨著縣域支行價值創造力的明顯增強,全行服務“三農”和縣域能力又不斷得到提升,形成了一個政府、企業、農民多贏的良好局面。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