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長篇通訊《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提煉、闡釋的“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的當代紅旗渠精神,引發河南社科理論界的共鳴和思索。專家認為,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提出正當其時,是億萬心靈在物質大潮面前如何堅守民族精神的追問,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解答的時代命題。
10月19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當代紅旗渠精神理論研討會”在鄭州舉行,來自河南全省高校、科研機構的20多名專家學者,圍繞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內涵、當代價值與意義、當代紅旗渠精神與中原經濟區建設、如何弘揚當代紅旗渠精神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這一精神提出,是‘及時雨’,是‘強心劑’。”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喻新安說,“國務院剛剛出臺指導意見,對中原經濟區建設寄予厚望,河南面臨的任務十分繁重,所面臨的困難也是前所未有的,紅旗渠精神回答了為什么干、怎么干、如何干的問題,我們應用它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提升全省人民斗志,讓紅旗渠精神之花結下累累碩果,成為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經濟發展,一些人理想、信念弱化,精神和道德缺失,拜金主義、拜權主義、享樂文化盛行,見利忘義、不講誠信的現象時有發生,炫耀攀比、冷漠頹廢行為不時出現,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提出令人警醒。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法容說,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提出切中時弊,十分具有針對性。紅旗渠精神彰顯了積極向上的文化價值觀、崇高的人文情懷、勇于擔當的歷史感和責任感、積極拼搏的進取精神,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寶貴精神資源,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涵,發揚光大紅旗渠精神,是時代的迫切需要。
今年暑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朱金瑞帶著一群孩子參觀了紅旗渠,孩子們熱切的眼神讓她看到了青年一代對紅旗渠精神的渴望。她說,在剛剛閉幕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對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作出了新的判斷,在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今天,應該通過青年一代的實踐活動,培育、提升、內化紅旗渠精神。
專家認為,傳承和弘揚當代紅旗渠精神,應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合起來,與弘揚中華文化和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與推動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讓紅旗渠精神在守望中傳承,在實干中弘揚。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新斌建議,應集中力量將紅旗渠打造成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地標,使之成為承載民族精神的物質依托和載體。他說,紅旗渠精神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層面,是傳統文化與當代精神相結合的集中體現,要通過創新各種形式,讓紅旗渠精神廣為傳播,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生根開花。
“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繞不開中原文化,而紅旗渠精神正是具有中原特質、體現時代特征的中原文化精神的核心。”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董廣安說,“新華社的長篇通訊是對紅旗渠精神最廣泛、最強有力的傳播,我們應該抓住契機,總結好、宣傳好、運用好紅旗渠精神,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文化強國作出貢獻。”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