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河南,正在加速入局。現代化河南,開局拼三農,拼的重點,逐漸明確——“中原農谷”打頭陣!
今年以來,“中原農谷”漸成河南“頭號工程”,也成為河南“入局”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先是全國兩會期間,書記提議、省長懇請、全團建議,河南代表團頂格聚焦、頂格推動、頂格發力建好“中原農谷”;兩會后,河南省省長王凱調研“中原農谷”核心區,即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以下簡稱平原示范區),主題聚焦高標準農田。這意味著“中原農谷”同樣肩負著探索河南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模式的使命。
“中原農谷”全省最“熱”背后,是平原示范區以“中原農谷”建設為抓手,初步蹚出的一條農業現代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國之重器、全省抓手、鄭新一體化“橋頭堡”
平原示范區之于河南全省有多關鍵?
在新發展格局中,平原示范區位置特殊,角色關鍵。筆者認為,平原示范區有三個關鍵角色:國之重器、全省抓手、鄭新一體化“橋頭堡”。
“國之重器”方面,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以平原示范區為載體的“中原農谷”,是河南為全國糧食安全、種子安全“破題”、謀劃、布局的“國之重器”,目標瞄準打造國際一流農科“芯”城,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原始創新高地、科技新城、產業新城。
“全省抓手”方面,筆者將其總結為書記提議、省長懇請、全團建議。
“書記提議”方面,即3月5日下午,河南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會上,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就國家進一步支持河南建設“中原農谷”、神農種業實驗室融入國家種業實驗室體系等提出建議。
“省長懇請”方面,即3月3日,河南省省長王凱在北京與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舉行工作會談。會上,王凱表示,懇請農業農村部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中原農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農業科技創新上給予更多政策、項目傾斜,幫助河南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全團建議”方面,即3月6日,河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懇請國家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融入國家種業實驗室體系的建議》《關于懇請國家支持河南建設“中原農谷”的建議》等建議。
均說明“中原農谷”是“全省抓手”,當之無愧。
鄭新一體化“橋頭堡”方面,河南省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全面重塑了河南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其中“加大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力度、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力度”,成為重中之重。
去年樓陽生書記調研新鄉,提出“五個新”的要求,第一條就是“要在深度融入鄭州都市圈上體現新擔當”。而且新鄉調研,也是樓陽生書記圍繞“1+8”鄭州都市圈調研的收官之站,在新鄉樓書記也首次完整給出都市圈建設方法論。
“既堅持系統思維,樹牢一盤棋思想,又正確把握整體和個體、‘1’和‘8’的關系,充分釋放比較優勢,在合作中同向而行、優勢互補,在競爭中揚長補短、競相發展,做大做強城市經濟,持續提升在鄭州都市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這些均凸顯了新鄉在鄭州都市圈建設以及全省發展大局中的特殊位置,而作為鄭新一體化“橋頭堡”的平原示范區,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更應該率先融入、率先示范、率先擔當。
“藏糧于技”
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把“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這是平原示范區之于河南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關鍵所在,而這也是平原示范區“破題”的關鍵所在。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藍圖,對“三農”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擺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位置。
特別是在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建設農業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筆者認為,圍繞農業現代化這個必然選擇,以“中原農谷”建設為抓手,平原示范區初步蹚出了一條農業現代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這條新路子,首先是以中原農谷建設引領打造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農業要強,農業科技必須強。河南省委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就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向科技要產量、要產能,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平原示范區緊抓中原農谷上升為省級戰略機遇,把推進中原農谷建設作為攻克種源“卡脖子”核心技術、助力河南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平原示范區逐步逐項完成規劃、運營體系等頂層設計,初步搭建中原農谷核心區頂層設計“四梁八柱”;另一方面,強化科創集聚,加速推進包括神農實驗室在內的“兩中心三實驗室”建設,為打造立足河南、服務全國的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打下堅實基礎。
“全國高標看河南,河南高標看平原”
藏糧于地!向高標準農田要產量!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在具體工作舉措上,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以及“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河南將會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展現新擔當新作為。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對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1億畝以上,力爭到2025年建成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糧食產能達到1400億斤。”
河南“領命”的關鍵,正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抓手就是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
而這是平原示范區探索新路的另一個關鍵——以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創新,引領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河南模式。
高標準農田究竟達到什么標準、什么程度才是個示范?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的模式應該是什么樣?3月22日,王凱到平原示范區調研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充分肯定了平原示范區的模式。4月1日,全省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暨中原農谷建設推進會在新鄉召開。這些都說明了一件事:河南高標準農田的樣板、標桿和模式,就出在平原示范區。
筆者認為,這方面,平原示范區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新路,關鍵詞有兩個:高標準農田“投融建運管”一體化模式和“高標準農田+”模式。
高標準農田“投融建運管”一體化模式方面,平原示范區為全省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子。
“投融”方面,平原示范區初步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新格局,保障畝均投資不低于4000元;
“建”方面,平原示范區采取EPC或EPC+O兩種模式開展建設,確保工程質量,項目建成后耕地質量等級平均達到4級以上;
“運”方面,平原示范區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體運營,構建緊密型多方利益聯結機制,定期支付土地流轉費,每年拿出新增收益的三分之一償還融資;
“管”方面,平原示范區建立“市級指導、縣級抓總、鄉級監管、村級主體”的管護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多渠道、多主體參與的新型管護模式,保障農田管護;開發建設涵蓋農田綜合信息采集、智能灌溉、耕地質量管理等多種功能的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建設高標準農田區域服務中心和農田數據監測站40個,全面歸集、整合農業數據,打造標準化制度管理體系、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化“智慧大腦”體系,實現農田“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監測、統一監督評價”。
“高標準農田+”模式方面,平原示范區同樣初步形成了成熟的經驗和模式。
今年2月,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召開了兩場高標準農田“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工作座談會。
會上,針對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筆者提議要跳出“就田論田”的傳統思路,建設中探索“高標準農田+”模式,把高標準農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這方面,同樣是平原示范區率先把這個思路,落地成型見效。
平原示范區打破“就田論田”思維慣性,結合區域資源、產業、文化等特色,做實“高標準農田+”文章,因地制宜打造“高標準農田+文旅”的師寨鎮萬畝智慧生態農業、“高標準農田+稻米”的原武鎮稻米特色種植、“高標準農田+生態”的橋北鄉沿黃生態觀光農業、“高標準農田+種業”的祝樓鄉科技育種農業,4個特色產業片區,大力發展鄉村文旅、特色觀光稻米、良種繁育等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筆者認為,平原示范區在“高標準農田+”模式上的探索,也為全省鄉村建設、鄉村振興貢獻了新的打法。
樹立系統思維,以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1+5”行動(以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統籌推進“三通一入地”、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造林綠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5項重點工作),做好“高標準農田+”文章,推動農文旅融合、產學研結合,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提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水平。
筆者認為,“全國高標看河南,河南高標看平原”,全國高標準農田的河南模式,某種程度上就是平原示范區模式,這就是下一步努力打造的方向。
“鏈”出現代農業新城
千億種業產業集群,如何打造?河南提出,2035年,“中原農谷”打造千億級種業產業集群。
如何破題?平原示范區以“鏈”式思維為抓手,初步找出一條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新城的路徑。
建設農業強國,其中一個關鍵內涵,就是產業韌性強。這方面,平原示范區找到了“鏈”式思維這個抓手,堅持產業布局與中原農谷深度融合,堅持在推進三鏈融合中壯大產業,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為突破口,統領示范區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鏈”式思維,體現在種業產業的全鏈式培育、發展上。這方面,平原示范區緊抓中原農谷建設機遇,推動全省農、科、教、研等資源整合進駐,加快構建種業基礎研究、品種選育、繁種制種全產業鏈式布局、發展;
“鏈”式思維,體現在產業布局與中原農谷深度融合。這方面,平原示范區緊扣中原農谷發展需求,把產業布局與中原農谷深度融合,深化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著力培育現代種業、科創產業、冷鏈物流、高端制造等四個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平原科教城、中部冷鏈物流港、先進制造園區等載體,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鏈”式思維,體現在區域協同和鄭新融城發展上。這方面,平原示范區一方面,突出“一核三區”協同發展,與周邊四縣聯動發展;另一方面,強調鄭新產業融合發展,以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新業態融合為重點,在產業協作、生態共建、產城融合、基礎設施共享等方面不斷深化合作;
“鏈”式思維,體現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上。這方面,平原示范區以鄉村產業振興為抓手,找到了從三產融合向三生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這方面,平原示范區通過做強特色產業,抓好了鄉村產業振興。
特色產業包括,萬畝桃園、美景生態園優質水果,“綠盛”“由甲田”蔬菜、食用菌種植基地等特色農業;包括以種業科技的系統化、成套化、數字化,示范引領種業高質高效發展;包括依托田園風光、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批近郊鄉村游休憩地、景區周邊游承接地、農耕文化游體驗地、康養休閑游目的地等等。
而且平原示范區在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持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扎實推進農村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治理、“廁所革命”,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楊建國)
轉自:河南省人民政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