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糧食總產連續五年超千億斤


    作者:胡心潔    時間:2011-10-18





     

    2010年7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到孟津縣平樂鎮察看玉米長勢,向正在施肥、除草的農民了解糧食生產和銷售情況。



    2010年6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長葛市石象鄉坡李王村的麥田里與正在勞動的村民親切交談

     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考察溫縣農科所玉米試驗田

      1 糧食生產,輝煌河南

    新華網河南頻道10月18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河南糧食總產量2004年為800億斤,2005年為900億斤,2006年達1000億斤。

    從2006年開始,河南糧食總產量躍上1000億斤大關,一直到2010年,連續五年均超1000億斤。

    新世紀以來,河南取得了糧食總產連續八年創新高、連續十一年居全國首位的巨大成績。

    有專家算了一筆賬:河南省一年生產的小麥,可供全國人民吃將近3個半月;5年生產的小麥,可吃上1年多。

    河南用占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占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不僅滿足了全省1億人口的糧食需求和糧食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而且每年還調出400億斤的商品糧和糧食制成品。

    “湖廣熟、天下足”,曾記錄中國千百年來“南糧北調”的歷史;今天,從“南糧北調”到“北糧南運”,“中原熟、天下足”,河南成為6個糧食調出省之一 。

    國家計劃到2020年新增1000億斤糧食,河南承擔的糧食增產任務 ,占全國的七分之一,即到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300億斤。





    省長郭庚茂、副省長劉滿倉在濮陽縣考察麥收情況

    2 政策好,人努力,科技強

    五年五個1000億斤,豐收來之不易。

    河南糧食的大豐收,應歸功于“政策好,人努力,科技強,高產創建促增產”。

    連年增產好政策功不可沒。為了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河南省向政策要動力,認真落實中央的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對89個產糧大縣的扶持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產糧大縣、種糧售糧大戶、農技推廣人員、育種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的獎勵。這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調動了產糧大縣抓糧和有關單位、行業服務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好收成也離不開好技術。河南省緊緊抓住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向科技要潛力,不斷加快小麥品種更新換代的步伐。比如今年河南省小麥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的優質高產主導小麥品種達到6400萬畝,小麥主導品種以其廣泛的適應性、抗異性、豐產性,展示出在旱情嚴重的情況下較強的增產潛力。

    好收成更離不開人的努力。全省實施“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技術服務行動,面對面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基本做到了每個小麥生育期有技術培訓、每個氣候影響關鍵期有應對措施指導。同時,各地把高產創建作為推動糧食生產發展的重要措施,充分發揮了在小麥生產中的示范、引導、帶動作用,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

    3 發展,絕不以

    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

    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總結道:河南省糧食生產之所以能夠連年獲豐收,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地把糧食生產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路子,堅持一手抓農業,一手抓工業,在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

    4 打造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

    和現代農業基地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指出,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

    具體來說就是打造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集中力量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鞏固提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建設全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建成全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

    5 《指導意見》

    是行動綱領發展指南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出臺,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河南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說,“《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要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河南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和發展指南。《指導意見》的出臺讓全省農業系統備受鼓舞。”

    《指導意見》出臺后,省農業廳組織全廳干部職工進行認真學習,開展了專題討論,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厘清了思路,明確了任務。下一步,省農業廳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建成全國農業現代化先行區,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全面繁榮。

    6 努力實現“七個轉變”

    創建“九個基地”

    具體來說,就是要努力實現“七個轉變”,即工作理念由就農業抓農業向統籌協調抓發展轉變,農業功能由以農產品生產為主向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功能并重轉變,增長方式由追求單純的數量增加向注重質量效益并重提高轉變,生產條件由自然生產向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轉變,資源利用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經營模式由分散的家庭經營向專業的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組織形式由主要立足國內市場向立足國內國際市場并重轉變。

    努力創建“九個全國重要的農業示范基地(園區)”:即全國重要的高產穩產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油料和果蔬花卉生產基地、全國優質安全畜產品生產基地、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國家級循環農業示范區,以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帶動和提升農業現代化,以農業現代化夯實城鄉共同繁榮的基礎,推動中原經濟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圖/本報記者 郭宇 王天定)

    糧食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更是關系國家安危的大問題。對河南來講,糧食怎么保是個很大的問題。糧食生產,只能進,不能退。

    ——省委書記盧展工

    河南一年生產1000億斤糧食,產值不過1000億元,只相當于別人搞兩三個企業。但如果不自己解決糧食生產問題,就會把命運拴在別人的褲腰帶上。河南務實重干、不放松糧食生產的做法,有氣魄,有膽識!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

    農業發展特別是糧食問題事關國家大局,也是河南自身發展的需要。農業是否穩定、糧食能否保障,是能否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的前提和基礎,須臾不可放松。

    ——省長郭庚茂

    河南農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狠抓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切實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不斷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和地方政府的抓糧積極性,才能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副省長劉滿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