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遞精神火把 永葆理想“藍光”


    作者:李亞楠、劉金輝    時間:2011-10-18





    “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10月16日,當新華社長篇通訊《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播發后,紅旗渠精神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激蕩人們的心胸。文章對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概括、提煉和闡釋,在中原大地引發了廣泛共鳴和回響。

    河南各界人士表示,紅旗渠精神經反復錘煉、豐富發展,越來越發出歷久彌新的光芒,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何傳遞好精神火把、永葆理想“藍光”,是我們這個時代必須深入思考和回答的一個緊迫課題。

    鮮活的面容 精神的史詩

    16日,林州市委書記鄭中華是在參加完一次會議后從網上讀到這篇文章的。夜晚,在趕回林州的路上,鄭中華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同參與采寫稿件的新華社記者通了話。

    他說,這是一篇鴻篇巨制,是民族精神的史詩。文章從大處著眼——從紅旗渠精神、民族精神對當代社會昭示的高度,進行一次探尋、挖掘和呼喚;又于小處落筆——從當代一個個生動鮮活的紅旗渠人事跡寫起,小中見大塑造群像;既有史詩的遼闊,又具新聞的真實,對當代中國的偉大復興,從精神層面上進行了一次闊大的追尋和準確的回答。

    “這篇稿件第一次提煉出了當代紅旗渠精神,是對過去的總結和傳承,對當代的昭示和鞭策,對未來的警示和引領,讀后很受感動、很受教育、很受啟發。”反復研讀報道后,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喻新安一連用3個“很”字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表示,省社科院近期將召開專家研討會,深入研究當代紅旗渠精神對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前不久,歷經5年打造、五代演員同臺演出的話劇《紅旗渠》在鄭州首演引起巨大反響。河南省話劇院書記、著名導演李利宏說,稿件讀來十分親切,記者的采訪非常深入。為了重排話劇《紅旗渠》,他和主創人員無數次地到太行山體驗生活,到過桃花洞村、吃過桃花嫂子的面,但沒有了解到她本人的故事,而記者卻走進了“桃花嫂子”申蘭英、老支書張福根、郭變花等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層面,塑造了林州人的人格魅力,看了令人心動。

    正在豫南農村巡演的《紅旗渠》劇中楊貴扮演者吳廣林,通過手機讀完了這篇稿件。他說,此時的心情和首演成功時一樣感動、震撼。一群從歷史隧道中走來的鮮活人物,他們的使命和擔當催人淚下、促人奮進,時代呼喚當代紅旗渠精神。

    1986年出生的溫振,因為受到焦裕祿精神的感召,大學畢業后自愿到蘭考做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他告訴記者:“紅旗渠精神和焦裕祿精神,實質都是奮斗為民,都燃燒著不滅的理想之火,這種精神放到任何一個地方、國家和民族,都能引領人民改變自己命運。”

    越是強大富有 越不能丟棄精神

    在16日召開的林州市“讀文章、談感受、話發展”專題座談會上,林州市委宣傳部部長路德軍毛遂自薦領讀了這篇長達萬字的文章。他說:“文章中寫的是我身邊人、身邊事,我能觸摸甚至呼吸到這種精神的力量,感到它在我們每個人的血脈中流動。‘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這就是我們的時代精神,無論我們將來多么富有、多么強大,都不應該丟棄。”

    焦裕祿女兒焦守云說,物質社會發達后,精神的動力更加重要。不管是焦裕祿精神還是紅旗渠精神,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都是千萬不能忘記的。

    “聽到重修紅旗渠的消息,我很高興。”焦守云說,“我覺得重修紅旗渠不僅僅是為了引水,還是對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的最好的紀念,雖然現在的條件可能沒有那么艱苦,但是那種可貴的精神仍然是今天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太行山出林州往南,來到輝縣市境內,這里有一個同樣缺水的張村鄉裴寨村。從這里走出去的農民企業家裴春亮2005年高票當選村支書,參觀過紅旗渠的他豪情萬丈,經過2年多的不懈努力,解決了群眾用水難。他說:“有太行兒女創造的紅旗渠精神在,就沒有干不成的事,這種精神什么時代都不能丟,也不會丟。”

    今年5月5日,到上海參加完全國大學生“黨史我來講”活動的“紅旗渠特等勞模”張買江,在幾位大學生的陪同下,登上楊浦大橋,拿出從家鄉河南省林州市帶來的兩塑料瓶水,深情地倒入黃浦江中。張買江自豪地說:“紅旗渠水匯入黃浦江水,愿它們長流不息。”

    張買江說:“我家三代人都同紅旗渠聯系在一起,父親修渠犧牲后,我去修渠,現在我兒子在管護紅旗渠。我想,只要我活著,我就要為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