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解“三化”協調發展的中國式難題


    作者:梁鵬    時間:2011-10-11





    近日,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是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國務院進一步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政策支持等提出明確指導性意見,其核心任務是要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路子。

    求解“三化”協調發展難題,這不僅是河南在快速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中國實現科學發展面臨的難題,在中原地區表現得更加突出。這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部署,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填補區域發展戰略空白

    建設中原經濟區,從話題的正式提出,到上升為國家戰略,前后僅兩年時間。其速度之快,在國家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中并不多見,這在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緊迫性和重大戰略意義。

    中原經濟區指的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理位置重要,糧食優勢突出,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這一區域,總人口約1.5億,糧食產量占全國的七分之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八分之一。作為中國的地理核心區域,中原經濟區區位優勢突出,人力富集,資源豐富,更是中國糧倉,客觀上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經濟區。但長期以來,一直屬于欠發達地區,急需扶持。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說:“周邊十多個經濟區星羅棋布,唯獨中原是空白,設立中原經濟區,可以填補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的空白。”

    經濟學家劉國光說:“中原興則中部興,中部興則中華興。建設中原經濟區,能夠在隴海經濟帶形成新的增長板塊,與長江經濟帶形成南北呼應格局,使中東西部主要經濟區高效銜接。”

    關于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討論,近兩年來一直是河南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紛紛通過媒體、網絡等方式建言獻策,指導意見的公布,再次成為中原地區的輿論沸點。

    指導意見中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大意義:是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需要;是促進“三化”協調發展,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的需要;是加快河南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

    承擔求解中國式難題重任

    有專家指出,中原地區有一個共同特點:三農問題非常突出。而這一點,也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說,城鄉失衡、經濟結構矛盾等中國面臨的難題,中原更為典型、更為集中、解決起來更為困難,一旦突破,將具有標本和示范意義。

    中原經濟區的主體河南,是我國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也是新興的工業大省。經濟總量已經突破2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五,但以1億人口的分母來算,主要人均指標基本排名全國中下游。人口多、底子薄,盡管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糧食增產難度大、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鎮化發展滯后、公共服務水平低等問題始終是制約河南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這是省情,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濃縮的國情。在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新階段后,河南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也在全力求解四道難題:“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辦、糧食怎么保?”

    近幾年來,河南用發展實踐逐漸清晰地給出了一個回答: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道路。“十一五”期間,河南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人均生產總值都翻了一番,同時,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產千億斤,土地實現占補平衡。

    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張維寧說,我國是一個人口、農業大國,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對農業保障糧食等農產品供給、提供富余勞動力、開拓消費市場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就會失去了基礎和支撐,因此,必須探索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道路。

    張維寧說,目前河南總體上已經進入“三化”加速推進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促進“三化”協調發展符合中原經濟區自身特征和發展階段。同時,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而且是農業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河南在促進“三化”協調發展上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探索“三化”協調發展道路對全局具有典型示范意義。

    一些專家們認為,建設中原經濟區不僅立足于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更承擔著努力破解中國改革與發展中的難題,如三農、城鄉協調、城鎮化、農民工流動與社會管理等重任,關鍵在于通過體制創新,將潛在優勢激活,這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