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部崛起”戰略引領中國中部地區走出“塌陷”困境


    作者:晏國政    時間:2011-09-27





    新華網河南頻道9月27日電 中國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范恒山日前在此間表示,中國中部地區正走出“塌陷”困境,已經步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進入了加速崛起、全面崛起的新軌道。

    旨在共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大計的中部論壇25日在太原舉行第六次會議,包括范恒山在內的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和中部6省主要領導共聚一堂。此次會議也適逢中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5周年。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正式頒布。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6省在內的中部地區,與東北、東部、西部地區共同構成中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四大板塊”。此前,以全國10.7%的土地承載了28.1%人口的中部地區,因缺乏有力政策支持、自身發展緩慢,陷入“塌陷”困境。

    中央作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決策之后,近年來又相繼出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等多項政策措施,對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城市群發展、引資等工作予以指導支持。同時先后批準在中部建設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皖江城市帶、中原經濟區、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多種類型的改革試驗區,給了中部地區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權力。

    中部地區由此獲得了諸多政策“紅利”。其中中央財政5年來對中部地區安排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就達1.35萬億元,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8.6個百分點。交通運輸部也普遍提高了中部地區交通建設項目投資標準,以進一步改善中部交通基礎設施。

    范恒山說:“為適應新時期新任務的需要,國家仍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部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

    他表示,在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引領下,中國中部地區雖然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仍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5年間,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比全國平均水平快1.1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18.8%提高至2010年的19.7%。糧食連續七年增產,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穩定在30%以上。交通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此外,中部地區人民生活在5年間也得到進一步明顯改善。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000元和5500元,年均分別增長12.7%和13.2%。就業規模持續擴大,5年共新增城鄉就業1000萬人以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迅速發展,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中部論壇輪值主持人、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說:“上述實踐證明,中央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經過幾年發展,中部地區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參加論壇的中部6省領導人認為,在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部地區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部是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第一階梯,優質生產要素加速向中部匯集。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戰略帶動作用的轉型項目,以及積累的發展勢能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中央支持的各項政策不斷完善,并進入了深度顯現期和集中釋放期。”袁純清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進一步表示,交通通訊技術的進步和基礎設施網絡的現代化,又進一步凸顯了中部地區本就優越的區位優勢。而且這一地區人口眾多,已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市場潛力巨大。

    李偉同時認為,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中國中部地區也不可能復制沿海地區過去那種依靠大量廉價生產要素投入實現經濟增長的模式。“要真正實現崛起,必須堅定不移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經濟轉型、產業創新和區域合作中謀求又好又快發展”。

    (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