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庚茂在演講中指出,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今后一個時期,如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三化同步”,不僅是全國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中部地區實現轉型跨越亟須探索破解的戰略課題。近年來,河南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初步走出了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路子。“十二五”時期,河南將以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契機,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努力實現“三化同步”。
郭庚茂說,實現“三化同步”必須創新體制機制,著力破除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中的障礙。一是創新機制破解“三化”爭地難題,促進“三化同步”。從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出發,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促進“三化同步”,既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又要處理好工業和農業、城鎮和鄉村、吃飯與建設的關系,努力做到“兩保一高”,即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基本保障工業化、城鎮化用地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現“兩保一高”的一個基本途徑是堅持并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制度,并把握好以下四點,即合理確定增減掛鉤項目區、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創新增減掛鉤形式。
二是創新機制破解人力資源保障難題,促進“三化同步”。實現“三化同步”必須著力解決好勞動力在農業和非農產業、人口在城鄉之間的優化配置問題。從根本上講要靠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途徑來實現。當前應突出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加快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促進勞動者素質能力提升;大力創造就業崗位,促進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堅持產城互動,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
三是創新機制破解要素平等交換難題,促進“三化同步”。近年來,國家盡管從財政投入、稅費減免、農民補貼、信貸支持等各個方面強化惠農政策,糧食生產實現連年豐收。但總體上看,目前城鄉生產要素交換關系仍不平等,資源要素在農業和非農產業、城鎮和農村之間配置失衡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實現資源要素在工農城鄉之間合理配置,需要從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和加大政府保護力度兩方面加以解決。從農業自身講,可以通過提高物質技術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從政府工作角度講,應繼續加大政策保護支持力度,要健全農產品價格機制,通過財稅金融杠桿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
郭庚茂最后說,中部六省使命相同、優勢互補,地緣相近、人文相親。推進“三化同步”,實現轉型跨越,是中部各省共同的目標。我們愿意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克難題,實現科學發展,加快中部崛起。
此次論壇東道主,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袁純清主持會議并致辭。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三運,江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鹿心社,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國生,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利華,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劉紅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趙鐵錘等分別發表演講。
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寶順,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蘇榮,鐵道部黨組成員、全國鐵路總工會主席何玉華等出席會議。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