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收獲前,周圍的面粉廠就多次打電話預訂我們種的‘新麥26’了,現在面粉廠里做饅頭、面條、餃子,都離不開優質專用麥。”眼下,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白馬鎮孫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3000多畝小麥已經歸倉,眾多面粉廠的電話令合作社理事長孫平應接不暇。
我國約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小麥原料品質、營養成分含量直接影響著面食的品質和檔次。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食消費習慣由購買面粉自制主食向外購成品面食轉變,這使得面粉加工企業對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等優質專用小麥需求不斷增大。但是,盡管品種和種植面積逐年上升,優質專用小麥仍存在品種較雜、農戶分散“插花”種植、規模化低、混種混收等現象。有關專家表示,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方面,要加強產銷對接,推介最適宜品種,推動發展優質訂單種植,打通全產業鏈;另一方面,在發展優質強筋、弱筋小麥“強兩端”的同時,大力發展適于制作傳統主食的優質中強筋小麥,從而實現產量和品質兼顧,滿足市場需求。
不愁銷,農民種糧意愿強
適于制作饅頭、掛面、餃子等傳統主食的中筋面粉,通常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優質強筋小麥進行配粉,以便提高面粉的加工品質。此外,隨著面粉加工工藝的提高,速凍食品、方便食品等專用粉以及營養強化面粉、綠色面粉、功能面粉、兒童專用面粉等差異化產品層出,也使得優質專用小麥的需求不斷上升。
“目前,我們每年收購的優質麥在700萬噸到1000萬噸左右,下游客戶有需求,農戶送來的我們都愿意收。”中糧貿易有限公司糧谷中心相關負責人張肖肖表示,近年來,優質專用小麥在面粉加工企業、食品加工企業中都有很大需求。
需求端的增長,刺激著生產端種植優質專用麥意愿的增強。
今年麥收時節,在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金沙河農業種植基地內,一臺臺農機在金黃的麥田里搶收小麥,合作社技術管理人員靳彥杰隨手拔起一株麥子,搓開麥穗,查看籽粒情況。“這個優質強筋麥過去我們幾百畝少量試種了2年,發現產量、品質都不錯,適合公司加工掛面等產品,最近3年,基地種到了2萬多畝。這還不夠,周圍幾個鄉鎮種的優質專用麥,公司也全都會收,收了需要單倉存放。”靳彥杰說,基地種植的優質強筋小麥“中麥578”抗病蟲害,抗倒伏,平均每畝產量在1300斤左右,栽培和田間管理方式與普通小麥沒有大的差別,價格每斤可高出普通小麥近1角錢。
孫平2001年開始試種“新麥26”。他說,這些年,優質專用小麥的價格普遍高于普通小麥1-2角/斤,產量在1100-1300斤/畝左右,周邊大部分農戶開始改種優質專用小麥。
優質專用小麥價格高,產量也不低,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里則辦事處岔吳新村的種糧大戶劉歡對此也有同樣的感觸。他種優質專用小麥已經有5年時間,目前流轉的6000畝地里,有4000畝左右是優質專用小麥,在當地土壤屬于鹽堿地的情況下,普通小麥產量達1100斤/畝,優質專用小麥也能達1100斤/畝。“面粉廠需要優質專用麥混配面粉,提高面粉品質,像‘濟麥44’‘師欒02-1’種出來是不愁銷的,誰的價格高我就賣給誰。”劉歡自信地表示,這些年優質專用小麥需求較大、行情走俏。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農業農村部啟動小麥良種補貼、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支持,優質專用小麥品種覆蓋率進一步擴大,品種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情調度顯示,2022年,全國優質專用小麥比例達到38.5%,較上一年提高1.2個百分點。
為穩產,選育多抗品種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監測,2022年小麥質量明顯好于2021年,主產區二等以上小麥占比超過90%,各地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強筋小麥和弱筋小麥。
“優質專用小麥雖然價格較高,但是它對天氣變化比較敏感,所以為了分散風險,我種了4000畝優質專用小麥,另外2000畝種的是普通麥。”劉歡表示。
“過去,我國優質專用小麥品種存在優質不高產、優質難高產的現象。隨著近年來通過傳統與現代生物育種相結合的方式,對品種進行逐步改良,現在,我們已經突破這種瓶頸,目前有不少優質專用小麥品種實現優質高產。接下來,育種更重要的是通過提高品種抗性,降低產量波動性,實現高產穩產。”中國農業大學小麥研究中心教授宿振起認為,相較于高產,當前優質專用小麥育種更應重視的是穩產,穩產就需要品種兼具抗寒、抗旱、抗病蟲害、抗倒伏等多種抗性。同時,我國地域跨度大,各地區土壤溫度等氣候條件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的品種需要細化最適宜播種區域,并匹配標準化配套栽培技術。
重訂單,加強產銷銜接
由于我國居民傳統主食所用的小麥為中筋小麥,因此,長期以來,一些小農戶將普通麥和優質麥混著種植,混著收獲,又沒有條件單倉存放,就會導致品質參差不齊,也就賣不上價錢。張肖肖表示,公司在小麥收購時,時常會碰到此類情況。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總農藝師王積軍認為,要解決農戶分散“插花”種植、規模化低、混種混收等問題,應加強優質專用小麥的產銷對接,大力發展訂單種植。
加強產銷對接,推廣適宜不同區域的品種,推動發展訂單種植,這些有益的嘗試,以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聯盟為代表的一批服務組織已經進行了多年。
據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聯盟秘書長梁健介紹,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聯盟通過聯合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科研院校、推廣體系、種業公司、經營主體等多方主體,連續4年在黃淮海北片和南片的河北邢臺、山東泰安、河南安陽、安徽亳州開展優質小麥品種展示示范。通過統一田間設計、統一栽培管理、統一觀察記載,記錄生育期品種產量表現、田間抗性,委托農業農村部谷物檢測中心對所有樣品進行監測,并組織專家對品質指標較高的品種開展面品鑒評,以此推介一批優質麥品種,為新型經營主體和用麥企業選擇品種、建立基地和產銷對接提供依據。聯盟每年組織品質鑒評、產銷對接活動,發布年度優質麥質量發展報告、供求信息,從面粉加工企業需求端入手,搭建產銷銜接平臺,探索“單種、單收、單儲和專用”的產銷加一體化模式,帶動各地優質麥產業發展。在2022年度的優質專用小麥品質鑒評和產業發展大會期間,面粉加工企業與種子企業簽訂優質專用麥訂單協議超過100萬噸。
強優勢,改良中強筋小麥
大力培育和發展我國較為短缺的優質強筋和優質弱筋小麥,補短板是一種思路,那么從我國有傳統優勢的中強筋、中筋小麥出發,是否也有破題方法呢?
“我國傳統面食主要以饅頭和面條為主,市場需求量巨大,但長期以來我國生產和育種忽略了對小麥品質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重視中筋和中強筋小麥改良,尤其是中強筋小麥。”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中心副研究員胡學旭表示,通過近6年對優質專用小麥品質數據的分析發現,在4種品質類型(強筋、中強筋、中筋、弱筋)的小麥中,中強筋小麥具有最高容重平均值,較高粗蛋白和濕面筋含量,較強的面筋強度,能夠滿足高端面條和餃子粉生產需要。因此,發展中強筋小麥,能夠解決品質與產量難以兼顧的問題,從而在整體上提升我國小麥的質量。
“目前,我國在高端蒸煮專用品種的研究上尚有欠缺,如果能提高中強筋小麥的品質,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滿足現代加工企業對于面粉品質提高的需求。”宿振起認為,中強筋小麥在我國具有傳統種植優勢,通過改進中強筋小麥品種、生產管理方式等,能實現優質穩產,滿足市場需求。
王積軍認為,發展優質專用小麥訂單種植,應從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發力:在種植環節,要積極引導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對接優質麥收儲和面粉加工企業,通過訂單生產,因地制宜擴種優質專用品種,促進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在生產加工環節,要發揮服務組織的帶動作用,以工業化理念拉長和完善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鏈條,支持引導加工企業改進加工工藝,提升深加工能力,研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在消費環節,仍需挖掘區域特色。如何通過差異化產品創新、挖掘地域特色、打造獨特風味產品,找回“兒時的味道”,是今后優質專用小麥加工企業提升企業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主攻方向。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