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智慧大腦”,南屯打造數字鄉村增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14





      2021年,鄭州市投入財政資金7.2億元,緊密結合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和“兩帶一心”文化旅游布局,參照3A級景區標準,啟動了50個城鄉融合、文旅融合的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


      如今兩年過去,這些精品村建成啥樣了?今天,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來到滎陽市汜水鎮南屯村,帶您了解這個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奮發崛起的美麗鄉村。


      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進行整體規劃的南屯村


      炎炎夏日,蟬鳴陣陣,迎著道路兩邊精心栽種的綠化植物,走進仿古建筑的南屯村大門,寬敞的道路映入眼簾,白色圍墻的二層小樓整齊地分布在道路兩邊,中間穿插著干凈整潔的小路和統一規劃的菜園子,一處處鮮花綠植爭相斗艷,小小村莊可謂是十步一景,村在景中建,人在畫中游。


      這兒就是南屯村,位于滎陽市汜水鎮西北部黃河之濱,巍巍邙嶺之巔,西接鞏義河洛古國,東臨天下雄關虎牢,全村572戶,2383人,黨員109人,耕地1639畝,面積4平方公里。


      說個您可能不知道的事兒,這個美麗鄉村可不是近幾年剛建成,而是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進行整體規劃建設。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南屯村開始了新村建設,村民從山溝里搬了出來,按照當年村委的整體規劃,陸續蓋起了一排排現代化的二層小樓。如今,南屯村筆直寬闊的道路、干凈整潔的廣場都是那時整體規劃打下的基礎。


      而且,當年的整體規劃搬遷,不僅讓南屯村徹底改變了農村分散、落后的面貌,根治了臟亂差的居住環境,還節約了1000余畝土地,為現在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土地資源,更成了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典范。


      “那個時候,周邊村里的姑娘都想嫁到我們村,不僅住得好,吃得飽、更能吃得好。”南屯村村民樂呵呵地回憶說。


      “村企合一、村企互育”為南屯發展提供動力


      在1972年以前,南屯村也很窮。因為窮,交不起電費,近一半糧食絕收;因為窮,縣里來唱戲,一到開戲就停電。那個時候的村支部書記張君湖就下定決心要辦廠,讓村子摘掉窮帽子,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1972年,南屯村組建了滎陽黃河修造廠(現名:宇明閥門集團有限公司),滎陽首臺閥門(排污閥)問世。工業發展使南屯村有了經濟基礎,糧食豐收、村民富裕,南屯村也成了當時為數不多能全年吃上白面的村莊。


      “現在村里在宇明上班的有400多人,宇明90%的員工都是我們村的,村里勞動力幾乎沒有流失,實現了內循環,更為宇明發展提供了豐厚的人力資源和人才支撐。”南屯村村委會工作人員說,企業效益好,村集體經濟收益就高,他們村每人每年土地入股分紅有1100元,集體經濟發展紅利分紅130元,70歲以上老人每年600元生活補貼,每個村民還有200元的過年物資,每家每戶幾乎都有人在宇明上班。


      “我們村還實現了男60歲、女55歲退休,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逐年攀升。”


      鄉村振興為南屯新發展帶來新良機


      近年來,鄉村振興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以及鄭州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西美”功能布局,給南屯村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南屯村先后籌集投入2600多萬元,傾力打造黃河自然觀光區,歷史文化街區、高效農業觀光區、特色民宿體驗區、紅色黨建街區五個板塊等,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以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2021年8月份,南屯村投資500萬建設美麗鄉村的“智慧大腦”,圍繞南屯村人口、產業、文化、旅游、農業等元素打造數字鄉村,將信息化建設融入現代農業生產,讓農業生產更加快捷高效,徹底改變了傳統大水漫灌灌溉方式,節約了水資源,降低了農事成本,保護了生態環境,無形中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經過不懈努力,南屯村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衛生村、省級森林鄉村、鄭州市3A級景區、鄭州市文明村、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等榮譽。


      轉自:大河報·豫視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