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熱起來了!拓業務、搶訂單、辦展會,成為2023年上半年各行業熱議的話題。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鄭州市共舉辦展覽活動72場,展覽總面積125.35萬平方米,共吸引參展商21934家,采購商及觀眾254.43萬人次。展覽總面積更是創下近3年來新高。
數據
展覽總面積創近三年來新高
2023春季(鄭州)第40屆中原廣告展、2023第31屆中國(鄭州)糖酒食品交易會、2023中國(鄭州)春季國際茶產業博覽會、2023第12屆中原國際汽車展覽會……今年上半年,鄭州市多場大型展會“扎堆”舉辦,會展業呈現一派回暖景象。
“觀眾人數已經超過2019年,臨近開展還有客戶想訂展位,但是時間又太緊了,只能等到下一屆。”鄭州會展行業協會副會長、鄭州博展會展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德倫是中國(鄭州)塑料產業博覽會的創辦人,在接受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回憶起今年3月份辦展時的場景。
4月份舉辦的中國(鄭州)糖酒食品交易會火爆程度亦超出很多人的預期,7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創下歷屆展會規模之最,10余萬人次參展,現場同樣是人潮涌動。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會展業促進中心了解到,2023年上半年(2月10日恢復舉辦展會),鄭州市共舉辦展覽活動72場,展覽總面積125.35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創近3年來新高,恢復至2019年上半年的79.3%。共吸引參展商21934家,采購商及觀眾254.43萬人次。
據測算,在汽車整車、建材家居、醫療健康、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數字科技等行業展會現場累計達成意向成交額約352.69億元,有效帶動鄭州市住宿、餐飲、交通、物流、廣告等行業消費約160.55億元。
分析
三大因素促使上半年會展業向好發展
“企業需要一個平臺,需要一個‘風向標’,展會就是各行各業發展的‘風向標’。”談及今年上半年鄭州會展行業“爆棚”背后的原因,河南省文化產業協會禮品采供中心主任、鄭州金瑪展覽展示有限公司董事長琚澤敏表示,去年受疫情影響,部分展會延期到今年開啟,再加上新開展會的舉行,上半年開展數量增多,哪怕放眼全國,會展行業也是一片欣欣向榮。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則將今年鄭州會展業向好發展態勢歸結為三大因素。
首先,會展業對渴望快速進入或擴大市場規模的商品和服務本身具有強大的黏性,其振臂一呼,群雄畢至的領袖氣質使其成為政府和會展業企業的寵兒。因此,會展業強勢回暖的第一個推動力是會展業內在的動能和合乎現代經濟發展規律的市場邏輯。
其次,會展業是以線下會議與展覽為載體的傳統平臺經濟,也是集聚、推廣并提升現代企業競爭力的新型服務經濟,具有集聚性高、引領性強、聯動性大、專業性好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其具有豐富和延展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的特殊功能,因此備受參展企業歡迎。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和市場回暖加速,整體經濟向好帶動了會展業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鄭州會展業一路高歌,這種強勁的勢頭會否在下半年延續下去?宋向清持樂觀態度:“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會展業將隨著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大環境變化和大態勢的形成,呈現政策加碼、頻率加速、規模加大的新局面。”
建議
這樣打造“會展名城”
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中的朝陽產業,與旅游業、物流業并稱三大新經濟產業。鄭州具有悠久的會展業發展史,卓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樞紐優勢和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支撐,使鄭州會展業經濟發展具備無限擴展的可能性。
去年11月,鄭州市發布《關于印發鄭州市“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提到要“突出發展商務服務和會展業,打造國際商務中心與會展名城”。
當被問及如何助力下半年鄭州會展業再上新臺階,實現打造“會展名城”這一目標,李德倫表示,鄭州的會展業不缺人才、項目等資源,未來應多培育具備帶動性強、規模優勢顯著的專業類題材項目的發展,以實現產業的落地,助力地方經濟騰飛。
宋向清建議,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會展經營成本,擴大會展經營范圍,融入現代會展技術,引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增加會展業對客戶、金融、物流,以及會展日程、會期等投放的精準性,增強單批次會展對商戶、園區、消費者的吸引力,強化多批次會展對GDP、消費和產業融合發展的號召力。同時,擴大境外客商辦展參展規模和檔次,增強中外商品和文化互動,通過會展強化河南企業與國外市場的聯動,從而為河南經濟強勢賦能。
轉自:頂端新聞·河南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