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臺風“杜蘇芮”剛剛過境,鶴壁市工信局相關人員即匆匆奔赴鄭州,為歷經多輪調研后完成的《鶴壁市培育壯大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簡稱《方案》)征求專家及業界人士意見。
在這份《方案》中,鶴壁給自己提了個新要求——打造細分領域國內領先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特色零部件產業基地。
鶴壁的這一規劃,絕非心血來潮。撐起其雄心的,除了天海集團、航盛電子、天鶴模具、海昌智能、天淇模具等大批優秀企業,更有其自身的“軟硬實力”。
特色分明的汽車電子電器產業
作為河南省內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地級市,2022年,鶴壁賣出了3977輛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28.7%,超過了全省和全國“平均分”。如今,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鶴壁市擁有規模以上企業40余家,產業整體規模150多億元。
鶴壁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歷經多年發展,鶴壁已形成了汽車電子電器核心產業集群,擁有6大類1萬多個汽車電子電器品種,“目前,鶴壁的汽車電子電器產品中,新能源產品占比已提升至35%。”
和以新能源電池為特色的洛陽、氫能為特色的新鄉等地一樣,鶴壁以汽車電子電器為代表的產業特色極為突出。
其中,天海集團是實力雄厚的汽車連接器科研生產企業和新興汽車電子產品研發生產企業、連接器產品國內空白的填補者,牽頭起草了20多項國家(行業)標準;航盛電子作為國內汽車電子重點企業,有著完整的智能網聯產品布局,車載影音娛樂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達25%;海昌智能是國內汽車線束智能裝備領域的絕對龍頭,也是全球最大的精密性壓接模具制造商;天淇模具的轎車緊密冷沖壓模具制造水平,國內領先;三賢電子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線束業務,融入了比亞迪、現代起亞、北汽新能源、華為問界等車企的“朋友圈”……
軟硬實力兼具,鶴壁優勢明顯
如今,隨著比亞迪等整車生產企業落戶鄭州,鶴壁在產業鏈上的優勢,也愈發凸顯。
對此,三賢電子總經理周兆山深有體會。
2022年11月3日,三賢電子和鶴壁市山城區簽約。11月24日,短短21天,第一條生產線即在山城區投產。
說起落地鶴壁的原因,周兆山首先提到了鶴壁優越的地理位置。從鶴壁出發,不到200公里即可到達省會鄭州,坐高鐵最快只需要半小時,“跟我們的客戶,像鄭州比亞迪,離得比較近。”作為一家生產整車低壓線束的企業,鶴壁在線束上的產業基礎也是三賢電子非常看重的。“鶴壁有著國內最齊全的線束產業鏈。天海集團等大企業,為鶴壁培養了大量成熟的產業技術工人。”周兆山說。
此外,良好的營商環境、城市的開放和包容度、優厚的招商引資政策等,也是吸引三賢電子落地的重要因素。在這些優勢的集中加持下,鶴壁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勢頭迅猛。
天海集團2014年就專門成立了新能源相關項目組,2022年又牽頭組建了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器產業研究院。
據天海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康金燦介紹,2023年上半年,天海集團的新能源業務占比,從去年的42%,已提升到了52%。
展望
提前規劃產業未來
擁有良好產業生態的鶴壁,如今雄心勃勃。在培育壯大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中,鶴壁提出了一個目標——到2025年底,汽車電子新能源產品整體占比超過50%,產業鏈規模達到500億元。
這一目標的提出,絕非心血來潮。鶴壁市工信局走訪了產業鏈上所有的規上企業,進行了多次深入的調研和問卷調查。
為實現這一目標,《方案》里也給出了很多細化的要求。鶴壁計劃,到2025年,汽車高壓、高速傳輸系統等重點產品,全面進入國內主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品牌供應體系,品牌覆蓋率達到80%以上,國內市場占比達30%以上。此外,鶴壁還計劃布局鶴壁市電子電器共享檢測中心、模具產業園、電鍍工序園等項目。
河南省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李冠峰,很是看好鶴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未來,“鶴壁抓住在汽車電子電器上的優勢,預測并制定好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加力,前景明朗。”
轉自: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