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全面推進質量強縣示范縣建設取得突出成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27





    建設質量強縣 振興縣域經濟——河南全面推進質量強縣示范縣建設取得突出成效


      編者按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興,國家強。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質量強縣是實現質量強省、質量強國宏偉目標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縣域經濟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202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質量強省》,對建設質量強省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并明確提出要創建一批質量強縣示范縣。


      目前,河南省質量強市、質量強縣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鶴壁、鄭州等9個市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數量居全國前列;有44個縣(市、區)獲批創建河南省質量強縣示范縣,已正式通過驗收的有15個。部分創建單位創造了許多好的經驗。


      9月5日,河南省質量強省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告,公示2023年創建河南省質量強縣示范縣名單,標志著河南省又有12個縣(市、區)步入質量強縣建設新征程。現將此次獲批創建的12個單位的質量工作特點進行展示,以期推進河南質量強縣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


      蘭考縣多措并舉促進全面質量提升


      蘭考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指導時提出的縣域治理“三起來”為總遵循,多措并舉抓質量。通過開展“標準化﹢”行動、“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質量管理創新等舉措,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5月,該縣入選全國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


      睢縣匯聚質量強縣磅礴力量


      擁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和“中原水城”美譽的睢縣,搶抓產業轉移機遇,積極發展壯大四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其中,制鞋產業“十年磨一劍”,全縣制鞋及鞋材配套工貿企業596家,配套能力90%以上,產值已近200億元,被授予“中國制鞋產業基地”稱號。休閑運動鞋年產能3.5億雙,國內每4雙休閑運動鞋就有1雙“睢縣制造”。


      近年來,睢縣堅持不懈,善于攻堅、敢于破局,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王凱先后蒞臨睢縣調研指導工作,對睢縣發展給予高度評價。該縣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30多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在質量強縣示范縣創建工作中,睢縣通過強組織、出政策、廣宣傳、優服務、搭平臺、嚴監管等舉措,堅持高位推動,打牢質量基礎。該縣制定印發《睢縣質量強縣實施方案》等文件,對科技創新、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化體系建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質量公共服務平臺等工作先進企業、單位和個人進行獎補,進一步激發創建活力潛力動力;充分利用“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質量月”“知識產權周”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宣傳活動,營造“人人關心質量、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參與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大科創平臺、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支持力度,優化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連續3年承擔并出色完成河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任務,筑牢了質量監管防線。


      睢縣工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由2020年的90%提升至2022年的97%,擁有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16個;榮獲河南省長質量獎企業1家、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4個、河南省質量誠信A等企業2家;全面落實工程質量首要責任和主體責任,共創建市級優質工程13個,培育質量標準化工地7個;榮獲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匯聚了質量強縣的磅礴力量。


      西峽縣高質量打造質量強縣


      近年來,西峽縣圍繞“以人才支撐強質量,以科技創新強質量,以品牌創建強質量,以標準引領強質量”理念,強力推進質量強縣示范縣建設,以質量提升助推縣域經濟全面轉型升級,先后榮獲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獼猴桃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縣等稱號。


      截至目前,該縣已擁有注冊商標4340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件,“西峽香菇”躋身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2022年以來,該縣新增專利授權507件,其中,新增發明專利授權47件,新增實用新型專利擁有量434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居南陽市第一位、河南省前列。


      淮濱縣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淮濱縣大力推進質量強縣建設,全面提升質量發展水平,跑出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縣域綜合實力不斷攀升,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信陽市前列,先后榮獲省市級以上表彰241項,獲得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達標縣、全國科普示范縣、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縣、國家級生態示范縣等榮譽稱號。


      淮濱縣把質量強縣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并納入“十四五”總體規劃,構建質量強縣建設新格局,明確質量強縣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建立完善質量工作機構,為質量強縣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聚焦產業,大力提升制造業發展水平。該縣建成12平方公里的開發區,入駐企業247家,形成了紡織服裝、綠色食品(含造酒)、船艇制造三大主導產業。該縣榮獲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河南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等7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紡織服裝企業達到212家,投產噴水織機6.15萬臺(套),主營業務收入304.4億元,領跑信陽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加快食品產業發展,培育規上企業22家,年產能達到40萬噸,五谷春酒業銷售收入7.33億元;加速船舶制造產業提升,總投資120億元的內陸臨港船艇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納入河南省“雙百工程”,全年建造各類船艇615艘,產值38.2億元。


      立足千里淮河第一港優勢,大力提升臨港經濟發展水平。該縣規劃建設106.9平方公里的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開通集裝箱航線5條,完成貨物吞吐量417萬噸、集裝箱11147標箱,實現產值25億元、稅收1.2億元;建設“淮上云”智慧港口信息化平臺,推動港口實現智能化可視化運營管理;發展口岸經濟,謀劃推進總投資10億元的信陽(淮濱)煤炭儲備園區、總投資5.22億元的中原戶外休閑家居產業園、總投資4.5億元的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裝配式建筑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做強“流通貿易型”縣域經濟發展新模式。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王凱親臨調研指導并給予充分肯定。


      長垣市樹立縣域經濟新標桿


      享有“中國起重機械名城”“中國醫療耗材之都”“中國防腐蝕之都”“中國廚師之鄉”等美譽的長垣市,2020年以榜首位次榮獲河南省首批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市;2022年,蟬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再次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并成功晉位首次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近年來,長垣始終堅持質量為本,大力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把質量提升工作和調整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轉型結合起來,積極創新工作思路,質量工作水平穩步提升。截至目前,該市已成功培育河南省省長質量獎3家、提名獎1家,新鄉市市長質量獎4家,長垣市市長質量獎36家。


      安陽縣培育新興產業建設質量強縣


      近年來,安陽縣始終把質量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政策引導,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取得良好成效。


      該縣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先后有50余個新興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工業發展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已成為安陽市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


      通過實施質量強縣戰略,該縣聚焦全方位、錨定高質量、塑造新優勢,為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方面,有力助推了農業強縣建設。該縣建成高效農業和休閑示范園區20余個,創建省級農產品知名品牌5個、“三品一標”產品16個、無公害產品5個、認證綠色食品14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被確定為河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河南省家庭農場試點縣;累計創建國家級農業新型經營示范主體8家、省級22家、市級45家;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點37家。該縣瓦店鄉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被授予目前全國唯一的“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化示范區”,并成為中國農業大學“工程實踐教育基地”,未來31項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標準、3項節水國際標準將在這里產生。


      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該縣3年落實科技創新獎補資金1000萬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3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16家;先后有河南銘鎵、見喜納米材料等5家企業在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河南銘鎵是國際領先、國內首家生產大尺寸氧化鉀、磷化銦、人工光學晶體材料的企業;安陽獵鷹成功申報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承擔5項國家行業部門科技應用項目,3項技術標準成為國內首批無人機消防救援裝備團體標準;旭陽光電高端顯示材料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河南省產品空白;曲顯光電擁有國家級和省級實驗室,產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安陽航空科普館被授予“中國民航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葉縣穩中提質助力經濟發展


      中國巖鹽之都--葉縣,在質量強縣創建工作中,堅持依托中國尼龍城產業優勢,以境內兩個省級開發區為平臺,舉全縣之力發展尼龍產業。尼龍66工業絲市場占有率居世界第一位,尼龍66鹽、66切片產能居亞洲第一位,己二酸產能居亞洲第二位。精制鹽產量突破500萬噸,鹽化工及下游產能達100萬噸,居全國井礦鹽前列。PC、雙酚A項目,實現了高端PC材料進口替代,填補了河南雙酚A市場空白。中國尼龍城成為國家尼龍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產值突破1000億元。


      鶴壁市山城區質量提升開啟質量強縣新征程


      近年來,鶴壁市山城區財政累計安排質量工作經費達1500萬元,質量獎勵經費達700萬元;將質量強區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年度績效考評,切實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大質量工作格局。


      在質量提升工作中,該區堅持標準引領,努力探索符合區情、具有特色、滿足群眾需要的高質量發展模式。通過鼓勵企業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定,助力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形成現代化工、智能制造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位于該區的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參與制定異Vc鈉國家標準,獲得發明專利9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省部級成果鑒定26項,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異Vc鈉生產研發基地,世界單項銷售冠軍,全球市場綜合占有率50%以上;河南納新氣體有限公司產出的稀有氣體產品純度達到99.9999%,遠高于國家標準,滿足我國航空航天、芯片蝕刻、暗物質探測、超導材料等高端領域應用發展需求;鶴壁飛鶴股份有限公司是工礦靴國家標準起草單位,是河南省質量標桿企業,工礦靴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5%以上。以企業質量提升賦能產業轉型升級,該區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91%,創成河南省唯一的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示范工程,2018年、2022年兩次受到國務院激勵。


      該區依托鶴壁市檢驗檢測產業園,整合國內檢驗檢測和市場監管行政技術資源,先后建成石林園區、牟山園區質量服務站,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通過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入園助企”等行動,促進企業質量和效益“雙提升”。該區累計為企業提供質量比對檢測服務125批次,免費檢測計量器具6756臺件,減免費用128萬元;幫助企業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127項,幫助64家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32家企業建立計量管理體系,降本增效2.5億元,帶動就業3276人;主導產業產品質量合格率持續提升,食品添加劑、汽車零部件等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100%。


      尉氏縣質量強縣助經濟騰飛


      尉氏縣緊鄰鄭州航空港區,區位優越和機遇疊加,初步形成與航空港區、鄭汴新區對接融合、聯動發展的良好態勢。近年來,尉氏縣委縣政府提出“融入航空港、建設新尉氏”戰略目標,大力實施質量強縣戰略,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連續5年在開封市質量工作考核中獲得A級等次,2022年,該縣生產總值471.7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該縣加大質量獎獎勵力度,實施質量標桿示范帶動。目前,已有27家企業獲尉氏縣縣長質量獎,13家企業獲開封市市長質量獎,獲政府激勵獎企業具有公認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占開封市總數的27.6%,位列開封市首位。


      漯河市源匯區繪制質量強縣建設新藍圖


      漯河市源匯區始終把質量工作作為優化經濟結構、保障安全、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強力實施“質量強區”戰略。該區完善機制,制定出臺《質量強區提升行動計劃》,建立健全信息交流、督促檢查、考核評價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政府領導、職能部門、屬地管理、執法監管、企業主體責任“五位一體”的質量安全責任體系,推動了質量強區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該區明晰產業發展格局,科學確立“一城(醫療器械城)一谷(智能制造谷)一園(漯河生態循環經濟EOD產業園)一片區(文旅融合示范區)”產業發展定位,圍繞產業發展,精準謀劃“三個五百億”項目23個;強化質量提升服務,積極引導轄區小微企業、現代物流、商貿服務、建筑環保等行業參與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促進企業質量管理提升;創新推行食品安全“互聯網﹢明廚亮灶”、藥品監管“碼上放心”、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云平臺等智慧監管模式,并建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成立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2個檢測中心和10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切實做到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該區以促進產業發展、自主創新、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為重點,大力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產業升級。目前,全區規上企業研發活動已實現全覆蓋,擁有省級研發平臺10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省級創新龍頭企業1家,省級博士后研發基地2個、博士工作站1個。


      按照“品牌提升產業,產業支撐品牌”的思路,該縣圍繞醫療器械和智能制造兩大主導產業,著力培育、扶持和發展一批名牌產品和名優企業。其中,醫療器械產業曙光健士集團防氣泡、防回血輸液器、無針注射器等產品填補了河南空白,一次性使用塑料沖洗針填補了國內外空白。該縣智能制造產業匯集了樂通源德福、聚大智能科技、裕盛鑫隆高端顯示模組等一批高科技企業。


      武陟縣創建為高質量發展提速


      武陟縣以著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質武陟”為目標,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努力爭創全省質量強縣示范縣,先后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綠化模范縣等30余項國家級和140余項省級榮譽稱號。


      截至目前,該縣共有3家企業獲得焦作市市長質量獎,9家企業獲得武陟縣縣長質量獎。2019年至2022年,該縣連續獲評焦作市質量工作考核A級縣。


      衛輝市夯實產業根基增強內生動力


      衛輝市立足縣域經濟高質量需要、“工業立市、產業興市”戰略需要、企業高質高效發展需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理念,大力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年8月,成功創建河南省第二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1.9%,均居河南省第一位。


      作為豫北重要的老工業強縣,工業基礎較好。特別是華新紗廠上世紀80年代正式職工有近萬人,質量意識深入人心、代代相傳,形成了“一絲不茍、絲絲入扣、嚴細求實、追求卓越”的衛輝質量精神。通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該市形成了以百威啤酒、銀金達等為代表的食品飲料及包裝,以廣東堅朗、北新建材等為代表的綠色建材兩大主導產業。新能源、物流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畜牧機械、散熱器等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其中,生豬養殖機械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5%以上;現代農業發展迅速,2.1.萬公頃高標準農田災后重建項目剛剛完工,6500公頃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項目正在推進。


      截至目前,該市規上企業97家,擁有省級研發平臺7家、新鄉市級研發平臺27家;認定國家質量標桿企業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


      2019年,該市制定《衛輝市質量強市戰略規劃》。2021年6月編制完成的衛輝市“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創建質量強市示范市”。同時,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相關文件,強化對質量強縣示范縣創建工作的領導。


      衛輝市充分挖掘縣域資源稟賦,夯實融資基礎;創新工作模式,推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該市持續加大科技投入,2022年科技支出3860萬元,通過一系列資金獎勵和政策扶持舉措的落實,保障了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孫博、記者孫中杰)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