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從“就業難”到“好就業”“就好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25





      金秋時節,許昌美尚服飾有限公司機聲隆隆,47歲的機修工陳柱權正在巡視。陳柱權過去曾在廣東打工,月工資僅3000元左右,且工作不穩定。通過培訓拿到電工證后,2019年返鄉,順利應聘到許昌美尚服飾有限公司,如今每月工資8500元。


      一隅之光,折射的是河南省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提高普通勞動者持證率、就業率和增收率,實現從“就業難”到“好就業”再到“就好業”躍升的全貌。更多勞動者像陳柱權一樣,通過技能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獲得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一個亟待破解的困境


      “沒啥專業技能,對企業貢獻不大,老板咋可能給發高薪?”今年40歲、在河南許智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裝配車間工作的張佩然發自肺腑地說,20多歲時,他就到廣東一些城郊小廠打工,雖是大專學歷,但由于缺乏專業技能,他的月工資多年來徘徊在1500元左右。


      “盡管這些小廠提供免費住宿,我自己省吃儉用,可由于收入太低,每月除去吃穿花銷,兜里還是所剩無幾,成了標準的‘月光族’。”張佩然回憶自己10多年前在廣東打工時的經歷感慨不已。


      今年28歲、在許昌美尚服飾有限公司工作的張永勝有著同樣的感受。“2015年,我大學畢業后,曾在北京、武漢等地打工,由于沒專業技能,剛畢業那幾年,我的月工資不足2000元。當時我看到有少數同事——持有技能證書的職工,每月工資七八千元,我就很羨慕。”


      張佩然、張永勝的話,道出了無數缺乏技能的普通勞動者的共同感受。通過掌握技能獲得體面和穩定的工作,讓“工作有盼頭、努力有方向”,是許許多多普通勞動者樸素的心愿。


      而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業態的快速產生,卻讓大多數普通勞動者的致富之路變得更為坎坷。


      據統計,河南省5700萬勞動適齡人口,技能人才只有900多萬,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200多萬,占比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技工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超過2。高技能崗位“有活缺人干”,沒有技能的群體“有人沒活干”,技能人才的短缺,不僅嚴重影響著普通勞動者收入水平的穩定提高,更難以對現代化河南建設形成有力支撐。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正是瞄準了這一民生痛點和發展堵點而推出的。”河南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說,“通過專業化、職業化的技能提升,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對勞動者個人價值實現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將起到根本性促進作用。”


      一條筑基賦能的路徑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簡簡單單的幾個字。


      到2025年,全省持證人員總量達3000萬,基本建成全國技能人才高地,到2035年,從業人員基本實現“人人持證”,實現“技能河南”目標——一個宏大的規劃。


      一個目標,幾組數字,猶如咫尺應須論萬里,映照出的是一個激蕩人心的發展圖景,是數千萬人的命運轉折。


      張佩然和張永勝的人生經歷,是這個發展圖景中一抹亮麗的色彩。


      幾年前,張佩然回到家鄉,通過當地人社部門組織的培訓考試后,他取得了電氣助理工程師證,月工資一下漲到6000元。隨后,張永勝也通過考評拿到了技師證書,工資上漲到了如今的8500元。


      一技在身,一證在手,一條致富路在腳下鋪就。張佩然說,這個職稱證書,是社會對自己技能、經驗的認可,代表著被尊重,也給個人帶來實際的回報。“有專業的技能,掙的是過去的幾倍,我現在對生活又充滿信心。”


      持證、就業、增收,張佩然、張永勝的人生故事,來自政府、企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協同發力,更來自“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的筑基賦能。


      在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有這樣一批學生,他們還沒畢業,就被“預定”到清華、北大、中科院等頂尖高校和研究院實習或工作。這主要得益于這些學生熟練掌握了電子顯微鏡技術。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進步和科研水平提升,電子顯微鏡等先進分析儀器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在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下,電子顯微鏡技術專業學生成了‘香餑餑’。”該校專業教師杜銘說。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中,持證率、就業率和增收率是體現技能培訓效果的衡量標準。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說,“在實施過程中,我省聚焦重點人群,緊扣發展戰略要求,精準對接產業、就業需求,促進教學與產業相融,培訓與就業銜接,勞動者的持證率、就業率、增收率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從中獲益。”


      今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在全省12個地市組織開展調研顯示,技能培訓對象96.2%對參加培訓滿意,74.7%的人獲得培訓評價機構推薦就業,78.2%的人收入水平明顯提升。


      一次從大到強的躍升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實施兩年,一組數字耀人眼目——


      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河南省依托職業技能院校、社會培訓機構、企業經營主體等,共開展技能培訓867.92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79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66.47萬人,全省技能人才達1679萬人,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35.1%。


      這組數字,是高質量就業和高質量產業協同發展的正向循環和相互促進。


      “去年,我們公司產量突破16萬臺,產值突破14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公司的快速發展急需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技能人才隊伍。”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張莉莉說。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的推進,有效解決了技能人才缺乏這一困擾企業已久的難題,“有活缺人干”“有人沒活干”的結構性矛盾也得以緩解。


      “近兩年,奇瑞汽車與開封技師學院緊密合作,累計選拔、招聘900余名員工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張莉莉說。目前,公司擁有高級工900余人,高級技師300余人,去年整車一次交檢合格率提升5%,高素質人才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加強。


      這組數字,是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這一社會新風尚的鍛造與重塑。


      不久前,河南工學院電纜工程學院馬佳樂與中天科技海纜有限公司順利簽約,如今已離開校園奔赴工作崗位,預計年薪能達到9萬元。


      簽約當天,他的3300余名學弟學妹也大多找到了心儀的企業,崗位涉及機械制造、電子信息、軟件服務、礦業開采、電氣設備、科技服務等20多個行業,月薪大都在5000元至8000元,有些甚至突破了萬元。


      “通過學習技術技能實現了理想就業,體現出更大的勞動價值,這種示范效應會吸引更多的普通勞動者選擇走技能就業、技能致富這條路,推動我省從人口大省向人才強省躍升,最終形成人的素質提高和產業發展的相呼應、做大蛋糕和分享成果的正激勵。”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說。


      轉自: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