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禁塑再邁重要一步 不讓這一“袋”影響下一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15





      10月19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草案)》(二次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布,標志著河南省在塑料污染治理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近日,圍繞塑料污染治理這一話題,記者深入我省城鄉,從傳統塑料危害、生物降解塑料產能、塑料污染治理難點、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等方面,采訪了有關專家、業內人士、相關部門、塑料生產企業和使用企業、部分城鄉居民。


      禁塑勢在必行


      “自1950年全球大規模制造使用塑料以來,人類大約生產83億噸塑料,其中70%變為63億噸垃圾,每年排入海洋115萬噸至241萬噸,亞洲占全球總污染量的67%。2020年我國塑料用量9088萬噸,其中40%左右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快餐盒、快遞包裝及農膜等。”鄭州輕工業大學副教授、河南省塑料協會降解塑料專委會秘書長劉東亮介紹。


      目前全球產生的塑料,僅9%得到回收利用,12%被焚燒,其余大多留存在自然環境中,或在垃圾場以幾百年的緩慢速度降解。由于傳統廢棄塑料在土壤中難以降解,其產生的塑料微粒可造成土壤砂巖化,讓土壤失去保水保肥功能,導致作物根系難以生長,通過水體進入食物鏈甚至血液中影響人們的健康。


      為此,2022年2月28日,聯合國舉行環境大會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涉及塑料整個生命周期包括生產、設計、處置等,全球性禁塑國際協議接近達成。


      禁塑不是不讓用塑料


      “禁塑就是不讓用塑料嗎?不是。禁塑主要是針對一次性快消品如塑料包裝袋、快餐盒、快遞包裝等難回收難降解塑料制品,用環境友好的生物降解材料進行替代。”河南省塑料協會秘書長竇俊嶺解釋。


      解決塑料污染,大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可回收,一是可降解。由于塑料包裝具有加工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便宜等特點,社會上各行業使用普遍。傳統的汽車、家電、大棚等多個領域大量使用,一些塑料除了加強回收利用,還應想法加穩定劑延長其使用壽命。


      一次性塑料制品,由于難回收,遺棄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所以才采用環境友好、可自然生物降解的材料升級替代,如生物降解塑料袋、植物纖維做的餐盒等。


      產能可否滿足禁塑需求


      河南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說,這次河南禁塑的主力產品是廣大城鄉居民日常購物用的塑料袋,完全可采用生物降解材料替代,生物降解材料生產有上、中、下游三部分,河南是具備較完整產業鏈的省份。


      這位負責人介紹:“上游關鍵原料是BDO的產能,中游的PBAT聚合技術比較成熟,企業產能擴大較快,如周口的河南金丹、義馬的河南開祥化工、濟源的河南恒通化工、河南鶴壁能化等具有足夠產能。下游主要是材料改性與吹膜制袋生產,規模企業如金碧生物、河南特創,還有西平包裝產業園等產能充裕,完全可以滿足禁塑需求。”


      禁塑難點在哪里


      劉東亮說,禁塑的難點是一次性、難回收、難降解的塑料制品,其主要集中在商超、藥店、集貿市場、餐飲、住宿、展會、電子商務、快遞物流、文化旅游等領域。


      對于價格敏感的場合,如小飯店、小超市、小夜市、小攤販、小農貿市場等“五小場合”,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依然大量存在,商家免費提供,用戶使用隨意。


      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區的部分大超市、農貿市場、小吃店,丹尼斯超市中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明碼標價,大的六毛錢,小的五毛錢。農貿市場免費贈送的塑料袋大都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袋子顏色各異。一位商販告訴記者:“買一塊姜也要配個袋子,不給人家就不買。配送可降解塑料袋成本太高,不劃算。”小吃店提供的食品打包服務,多數采用的也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


      雖然國家這些年來多次發文禁塑、限塑,但難以降解、難以回收的塑料制品并未明顯減少,時有偽降解產品以假亂真,混淆市場,因為一些企業仍在生產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且大量銷售,確實影響了可降解塑料產業的健康發展。


      禁塑瓶頸如何破


      劉東亮說,隨著禁塑政策落地與可降解塑料產能大幅提高,可降解塑料會與傳統不可降解塑料價格比較接近。應給予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企業適當補貼,引導產業做大做強。成立河南省培養壯大可降解塑料產業鏈促進專班,加快構建從生產到終端的產業體系,推動生物降解塑料各個環節的規范化管理。


      政策最終落地,要靠各個環節做好監管,應暢通監督渠道,協作聯合執法,推行溯源與塑料標識,利用信息化賦能,使用可降解塑料標識和溯源體系監管碼,從源頭到使用,杜絕以假充真,對違法者依法處罰,對監管不力或不作為的部門問責處理。嚴把源頭生產、倉儲流通、市場銷售、終端使用關。


      省環保協會有關負責人建議:生產環節即膜袋、餐盒、吸管等源頭生產企業,應積極落實禁塑政策,利用法律落地緩沖期,轉型生產可生物降解制品,贏得市場主動。


      流通環節即倉儲、物流、快遞等環節,應知悉禁塑政策,不再儲運不可生物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借鑒外省尤其是海南省的成功禁塑經驗,建立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采供平臺,按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聯盟推動、企業運作的模式,通過平臺有序推動禁塑。


      終端環節上,引導公眾養成綠色消費習慣,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推動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加強廢棄塑料收運處置再生利用。推進工業化堆肥,加快塑料廢物降解進程。


      河南特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出臺更多具體禁塑政策,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循環再生產業和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生物降解全生命周期。


      河南省銀豐塑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呼吁:應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推進,讓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傳統PE地膜雙向發力。提高傳統PE地膜厚度強度,實現高質低價易回收;加強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從源頭減少回收。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先在某個農區試驗,然后逐步推廣。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貼,調動農民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積極性。


      轉自: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