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曬”文旅文創成績單:前10個月旅游收入為去年同期的265.77%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30





      一年多來,河南省在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全面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加快建設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勝地,不斷推動“文旅文創成支柱”等方面,都做了哪些亮點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績和新突破?目前非遺保護工作具體情況如何?


      11月28日,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文化和旅游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做出了全面的介紹。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話題全網瀏覽量超過45億人次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東升介紹,今年1~10月份,全省接待游客8.82億人次,旅游收入8377.97億元,分別為去年同期的203.39%、265.77%和2019年同期的111.87%、101.09%。


      截至目前,“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話題全網瀏覽量超過45億人次,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中華文化超級IP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河南率先發布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標準,聯合省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為40個村撥付3.2億元資金;創新開展“非遺點亮老家河南”鄉村營造行動,成功打造140個非遺創意空間;持續開展民宿“走縣進村”行動,培育“紅旗渠人家”等200余個民宿品牌,打造修武云臺山等30余處民宿集群,全省2461家民宿今年暑期入住率超92%。


      推進文化和旅游賦能城市更新,洛陽堅持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推動應天門、洛邑古城等穿越千年的“大遺址”變身為時尚亮麗的“主舞臺”,躋身全國文旅“頂流”。


      鄭州油脂化學廠、瑞光印刷廠等工業遺址華麗變身為文創園區、網紅地標,實現了老城區的蝶變升級。


      組建河南大學河南戲劇藝術學院、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聘任領軍人物擔任院長,創作推出豫劇《大河安瀾》等舞臺藝術精品,展現“文藝豫軍”力量。


      黃東升表示,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2021年是“謀劃年”,2022年是“起步年”,2023年是“推進年”,2024年是“突破年”。


      下一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將錨定“文旅文創成支柱”戰略目標,堅持“創意驅動、科技賦能、項目支撐、跨界融合”,全力實現“文旅融合看河南”。


      建設省重點文旅項目,前10個月共投資1214億元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延慶介紹,謀劃建設省重點文旅項目147個,總投資4516億元,1~10月份共完成投資1214億元,占年度投資目標的93%。


      《穿越德化街》《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大宋·東京夢華》《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等4個項目入選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數量居全國前列。


      河南省在全國率先試點推行文化產業特派員制度,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形成“政府+群眾+資本+特派員”多輪驅動的文產特派模式,形成了鄉創鄉建的“河南樣本”。


      命名12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縣(市、區),并給予每個示范縣(市、區)100萬元獎補資金。現有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9家,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45家。


      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個數居全國首位


      會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呂承俊介紹,截至目前,認定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萬余項,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5個,省級1030個,認定各級代表性傳承人1萬多名,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6名,省級1147名。


      4個項目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其中,太極拳由河南省牽頭申報,于2020年“申遺”成功。


      2022年,“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參與“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聯合申報,成為中國第43項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


      河南省設立8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個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數量居全國前列。


      河南省目前有非遺工坊(含非遺扶貧工坊)213個,64個工坊納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文旅部和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公布的66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中,河南省有5個入選,居全國首位。


      引入國內優質團隊,先后在河南省15個鄉村(古鎮、景區)挖掘非遺內涵,活化利用非遺資源,開展鄉村營造活動,共落地140個非遺空間、149項非遺文創,探索出推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河南經驗”,成為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試點省份。


      轉自:頂端新聞·河南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