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河南省近日正式印發《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建設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圍繞保護和傳承好黃河文化,在省內10.13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對“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出統一規劃部署。
“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河南是黃河文化的核心區域和集大成之地,被國家確定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值得關注的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并非單單指一個“公園”,作為一個概念,其規劃范圍包括黃河干支流沿線區域及引黃受水區。其中,干支流沿線區域涵蓋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三門峽、濟源示范區,引黃受水區涉及平頂山、許昌、商丘、周口。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如何布局建設?《規劃》明確,要著力構建“一核三極引領、一廊九帶聯動、十大標識支撐”的總體布局。其中,“一核”是指鄭汴洛;“三極”指豫晉陜、豫冀魯、豫皖蘇聯動發展極;“一廊”是指以黃河干流為核心軸線,生態屏障、弘揚文化、休閑觀光“三位一體”的綜合廊道;“九帶”指以伊洛河、賈魯河、古濟水-沁河、洹河、漳河、黃河北流故道、黃河南流故道、沿豫北太行山、沿豫西秦嶺余脈為線串聯起來的生態文化之脈;“十大標識”則是以“人類發源”“文明歷程”“生產生活”等10大價值主題為框架,從河南黃河沿線重大文物和文化資源中遴選200處文明標識,構建黃河文明標識體系。
按照分類建設原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將劃定管控保護區、打造主題展示區、建設文旅融合區、優化傳統利用區。在建設目標上,到2025年,河南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彰顯;展望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河文明展示帶和文明交流互鑒平臺。
作為重要抓手,《規劃》明確了要推進的5類重點工程。保護傳承工程方面,將開展黃河文化遺產資源調查認定;對古代都城、都邑遺址以及古建筑等黃河沿線文物本體進行保護;構建黃河文化博物館體系,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鄭州)、河南博物院新館(鄭州)、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安陽)3個國家級綜合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鄭州)等11個國家級特色主題館以及14個市級黃河主題展館。研究發掘工程方面,要實施重大考古研究發掘項目,創作黃河主題文藝作品等。環境配套工程方面,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構建快速暢通交通網絡,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等。文旅融合工程方面,要建設鄭汴洛黃河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提升一批高等級旅游景區等。數字再現工程方面,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云游黃河”線上體驗空間。(記者 孫靜)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