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積極探索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點綠成金 生態增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9





      記者12月27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河南省點綠成金,探索拓寬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努力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開辟發展“新通道”,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互轉化。


      省委、省政府對探索“兩山”轉化通道高度重視,先后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河南省“十四五”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森林河南建設規劃》《河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相關工作做了具體部署。同時,在長江流域的淅川縣、西峽縣和黃河流域的靈寶市開展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并取得豐碩成果。


      探索實踐“自然資源+生態溢價”新模式。對出讓的國有土地周圍生態環境良好的,西峽、淅川兩縣實施“自然資源+生態溢價”的方式,既出讓土地,也“賣風景”。截至目前,兩縣出讓土地77宗,面積2042畝,生態溢價4136萬元。西峽縣還在一例礦產資源出讓中,實現生態溢價395.97萬元。


      完善“優質生態文旅項目推動生態溢價”模式。西峽縣依托老界嶺、恐龍遺跡園等旅游資源打造“全域旅游”,年綜合產值達50億元。淅川縣打造“渠首”特色生態文旅項目,僅今年“十一”長假就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億元。靈寶市打造“靈境寶地”文旅品牌,黃河文化旅游帶、函谷關歷史文化旅游發展迅猛。


      深化“區域公共品牌促進生態溢價”模式。西峽縣打造“宛美西峽”區域公共品牌,大力發展“菌果藥旅”特色生態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全國領先的獼猴桃生產基地和全國知名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年綜合產值超過260億元。淅川縣打造“淅有山川”區域公共品牌,林果業以及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迅猛。靈寶市打造“函谷農耕”區域公共品牌,寺河山蘋果產業集群年總產值達207億元。


      探索“生態修復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良性互促”模式。淅川縣投資修復生態濕地50多萬畝,人工造林60多萬畝,恢復丹江口水庫有效庫容530萬立方米,庫區水質保持在II類標準以上,確保了一庫清水永續北送。西峽縣積極申報并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推動了和美鄉村建設。靈寶市“小秦嶺保護區礦山環境生態修復治理實踐”作為全國18個典型案例之一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發布。西峽、淅川還印發相關辦法,利用生態溢價資金反哺生態建設,實現良性互促。


      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明年重點任務中,明確提出“要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要堅持以人為本和以用為先的原則,始終將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快推動試點成果落地見效。一方面要通過試點積極探索實踐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另一方面要把重點放在摸清生態本底,打牢基礎,構建政策體系,編制產業發展指引,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切實幫助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更多的收益。(記者 李運海)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