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盯高質量 用好“錢袋子”——河南省2023年財政工作綜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23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


      這一年,全省財政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緊日子保基本、調結構保戰略”,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圓滿完成全年預算目標,有效支持全省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質的有效提升、勢的蓄積壯大,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亮眼成績單。


      頂壓奮進 財政運行穩中向好


      2023年,中國經濟疫后復蘇的關鍵之年。這一年,經濟大省河南勇挑大梁,頂住多重壓力、克服多種困難,持續鞏固穩的基礎,經濟總體回升向好。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河南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從財政運行方面來看,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


      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積極培育財源、涵養稅源,努力構建“水深魚多”的良性循環。通過各方共同努力,2023年,全省財政總收入達6972.5億元,增長12.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12億元,增長6.2%;地方稅收收入2855.1億元,增長10.2%;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63.3%,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總的來看,財政收入企穩回升與經濟恢復向好的態勢相適應,圓滿完成全年預算目標任務。


      財政支出平穩有序。收攏拳頭、統籌資金保障重點支出,確保各類財政資金“跑步到位”。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062.6億元,增長3.9%,重點領域得到較好保障。


      積極爭取中央支持。2023年,中央對我省一般公共預算補助資金合計5970.3億元、增長4.9%,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4%。分配我省新增政府債務限額215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億元,規模持續在全國領先。成功爭取生態領域、海綿城市、數字城市、普惠金融、流通保供、中醫藥傳承、農村綜合改革等17項國家級試點,示范期內可獲得獎補資金39億元……搶抓政策窗口,立足河南實際,積極爭取中央支持,為我省發展注入強大保障、帶來寶貴機遇。


      握指成拳 重點領域保障有力


      不該花的錢,再少也不能花,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少。省財政堅持集中財力、優化結構、節用裕民,確保把“真金白銀”用在刀刃上、緊要處。


      千方百計擴消費。消費的前提是老百姓“有錢消費”,我省把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籌措15.3億元,為全省近354萬名登記在冊的困難群眾每人發放300元“愛心消費券”,支持各地發放零售、餐飲等消費券,對促消費工作開展較好的省轄市予以獎勵,最大限度釋放消費潛力。


      “項目為王”抓投資。統籌361.4億元,推進“三個一批”重大項目集中攻堅。發揮專項債券穩投資、補短板、促增長作用,全國省級首單發行、發行速度連續5年走在全國前列,全年發行新增專項債券2111億元,有效支持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統籌26.4億元,支持鄭州機場三期、“兩河兩港”、中歐班列、口岸經濟和樞紐經濟等項目實施,有力支撐全省開放型發展。


      打好助企紓困“組合拳”。中小企業好,經濟才會好。深入落實“萬人助萬企”,梳理匯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10大類53條財政政策,去年1—11月,全省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533.5億元,3.7億元規上工業企業滿負荷生產獎勵資金直接撥付至2263戶企業,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專精特新貸”、“科技貸”全年為近5000家中小企業實際融資200.2億元,極大緩解了企業困難,幫助企業輕裝上陣。


      強力支持科技創新。全面落實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若干財政政策,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全省財政科技支出463.8億元、增長13.3%,高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幅9.4個百分點,有效支持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嵩山、神農種業等省實驗室高標準入軌運行,促進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加速形成。


      助力激活新質生產力。統籌31.5億元,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和未來產業謀篇布局,支持技改示范、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575個項目和4.6萬個5G基站建設,服務制造業換道領跑和數字化轉型戰略實施,加快建設制造強省。統籌15.8億元,支持3萬余輛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科學布局,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


      推動農業強省建設加快步伐。全省農林水支出1058.3億元,支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面對去年夏收期間連陰雨,第一時間研究“雨口奪糧”財政政策,支持小麥搶收、保險理賠等工作。53個脫貧縣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76.6億元,籌措中央和省級銜接資金109.3億元,連續7年獲銜接資金績效評價考核優秀等次,保障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推進。


      以人為本 惠民生暖民心解民憂


      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每一個家庭在這一年經歷的點點滴滴,聚集起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2023年,全省民生支出8081.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穩定在7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基層“三保”政策得到落實,群眾獲得感顯著提高。


      “這幾年,公司對流動資金的需求很迫切。去年6月,我聽說創業擔保貸款利息優惠的政策后,馬上向有關部門提交申請材料。經審核,我們順利拿到300萬元貼息貸款,減輕了創業資金壓力。”河南乾晟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王萍說。


      多舉措穩就業、促增收、兜底線。全省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33.1億元,增長7.9%,大力支持“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穩中提質,全力扶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落實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助力企業減負穩崗。全省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1.4億元,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投資基金總投資規模105.9億元,帶動新增就業44.7萬人。連續19次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連續8次上調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連續12年提高低保標準,連續6年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


      支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省教育支出1990.7億元,增長5%,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引導市縣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優化城鄉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支持“雙一流”建設,培育“雙一流”預備隊,啟動建設一流專業,助力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大學、戲劇學院、音樂學院籌建,填補我省高等院校辦學空白。


      深入推進健康河南建設。全省衛生健康支出1143.2億元,支持更好保障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籌措583.2億元,支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610元提高到64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84元提高至89元,支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醫學中心創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從嚴從緊 提升財政治理效能


      讓各級政府習慣過“緊日子”,勤儉節約辦一切事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進一步壓減,“三公”經費預算“只減不增”……過緊日子不僅是應時之舉,也是長遠之計。2023年,我省新出臺2項、累計制定21項支出標準,剔除不合理、高估冒算支出。持續推進零基預算改革工作,編制2023年省級財政預算時,取消和減少項目173個、金額121億元。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首次在省本級開展財政事前績效評估,向前延伸預算績效管理鏈條,深入推進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強化績效結果運用,績效管理閉環更加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任務全部完成,貫通省市縣鄉四級財政,切實提升政府預算編制規范性、完整性、準確性。


      嚴肅財經紀律、規范財經秩序。落實全國財會監督工作會議部署,提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實施方案,圍繞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9個領域開展全省財經紀律重點問題專項整治,推動全省財經秩序持續向好。超額完成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管理改革攻堅任務。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全口徑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改革和財政電子票據改革成果鞏固拓展。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風險。全面摸排全省地方債務底數,建立我省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實施方案及化債方案,指導市縣采取增收節支、盤活資產、協商分期等方式償還債務;逐步剝離融資平臺政府融資功能,全省融資平臺數量有序壓減;分類施策,支持重點企業、重要行業“一企一策”“一業一策”精準拆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


      “回顧2023年,應對復雜多變形勢,面臨多重約束條件,取得的成績殊為不易。”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要錨定“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推進“十大建設”,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加強財政資源統籌,落實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部署,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提供堅實支撐。(記者 曾鳴)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