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建成大數據“養牛超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2-22





      喝好奶、吃好肉,“兩牛”(奶牛、肉牛)在河南畜牧業中舉足輕重。由河南省種牛遺傳性能測定中心、河南省種子站和河南省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中心等單位組建而成的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通過互聯網、云技術,打造大數據“養牛超腦”,開發上線 “牛叮當”“DHI”等智能化系統平臺,為河南“兩牛”產業發展打樁開路。


      摸清家底 匯集全省50萬頭奶牛數據模型


      走進河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科技范兒滿滿呈現在眼前。


      機器人“新員工”負責運送待檢測的奶品,從冷庫乘坐電梯到達指定檢測機器,只需在手機上點一點;檢測機器旁,智能機器手臂操作檢測,只需要幾秒鐘,數據就錄入系統中。


      什么是奶牛生產性能?


      河南省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震介紹,“簡單點說,就是這頭奶牛好不好,比如產奶量多少、產奶質量如何、飼料轉化吸收率怎樣,都能通過生產性能測定直觀體現出來。”


      據了解,從2016年至今,河南已累計完成337個奶牛場35.16萬頭奶牛的生產性能測定任務,測定樣品581.84萬個,出具報告近萬份以上。


      “近年來,隨著測定體系、數據采集體系和品種登記體系不斷完善,中心也摸清了河南省牛群和育種狀況的全部家底。”張震說,奶牛綜合數據服務平臺系統匯集了全省近50萬頭奶牛的數據模型,成為河南奶牛產業的“養牛超腦”。


      數據“反哺” 為養殖戶提供精準服務


      目前,河南奶牛管理系統平臺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省級奶牛品種登記平臺,數據化水平也在全國領先。


      “不夸張地說,全省每新出生一頭奶牛,在系統里就能查到它的品種、三代以上系譜等。”張震說,摸清全部家底,才能更好地養好牛、產好奶。


      依托這些大數據,該中心將測定的乳蛋白、乳脂肪等生鮮乳理化指標、健康指標、衛生指標等數值分析反饋給牧場,為牧場飼養管理、疾病防控、奶品效益分析等提供動態依據。


      “以前養牛,養殖戶主要靠經驗、憑感覺,現在科技人員根據檢測數據,就能向養殖戶提供疾病診斷、營養檢測等精準服務。”張震說,真實的數據比感覺要精準得多,養殖管理也更高效、更科學。


      不僅如此,在原有奶業形勢月度調查及抽樣分析工作基礎上,該中心還圍繞河南省奶牛牧場的水質狀況、青貯質量、重要疾病、養殖成本等養殖過程重要風險因素,開展了系統性、公益性調查與監測,并定期發布奶業形勢報告、疾病預警和飼料風險預警等報告,全面關注奶牛健康養殖。


      技術“配送” 打通智慧養殖“最后一公里”


      洛陽市嵩縣養殖戶謝靈奇用手機微信打開“牛叮當”小程序,為自家牛預定配種服務。沒一會兒,臨近的技術員就接了單。服務明碼標價,從下單到接單再到上門服務,只需要在手機小程序里點一點。謝靈奇說,“這要在以前,少不了一番忙活,還不一定能及時找到合適的技術員。現在養牛可容易多了!”


      7×24、全維度、一站式,如今“牛叮當”平臺可以提供包含配種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獸醫服務、養殖指導、飼配服務、補貼公示等養殖戶常見的技術需求,通過訂單發布、實時接單、就近派單、及時服務的方式,解決養殖戶的養殖技術難題。


      “就像‘滴滴打車’一樣,養殖戶在系統下單,距離最近的技術人員,通過系統接單后直接上門服務,完成技術‘配送’,叮當一響,技術到家。”張震說,除了提供及時服務,平臺還將服務供需、養殖生產、繁殖育種等數據實時傳輸回數據中心,通過分析,向養殖戶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自上線試運行以來,該系統已覆蓋河南省40個養牛大縣,采集收入十余萬條數據,累計為300余家養殖場戶開展技術服務。


      轉自:大河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