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29日從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河南省將對河南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27個自然保護地,衛河、沙潁河、唐白河等3條河流自然資源所有權開展確權登記。
全面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決策部署。去年,河南省對史灌河(河南段)完成確權登記,這是全國首批、全省首例擁有“戶口本”的水流自然資源。
目前,全省已建立5類351處自然保護地,總面積2174.7萬畝,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地107處。本次將對其中27個自然保護地開展確權登記。
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淅川縣境內,是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區域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朱鹮等。目前,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籍調查成果正在公示,公示結束后將對調查成果予以登記。
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是河南省唯一的國際重要濕地。如今,在這里棲息繁衍的鳥類多達8.5萬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東方白鸛、黑鸛、白枕鶴、卷羽鵜鶘等。當天,省自然資源廳工作人員會同商丘市、民權縣的自然資源、林業、水利等部門的人員到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現場勘察、測量公園的邊界等有關數據。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河南省對國際重要濕地首次確權登記。
根據計劃,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和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在今年10月31日完成確權登記。目前,全省已完成73個自然保護地、6條河流、4個湖泊、38座水庫、196個礦區自然資源地籍調查等主體工作,形成了系列規范化、標準化制度性成果。(記者 李運海)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