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杞縣:“一村一品”奏響產業振興樂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4-15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近日,在河南杞縣柿園鄉萬寨村果蔬產業園內,村民孫玉清正在西瓜大棚內給瓜藤授粉。走近仔細觀瞧,前幾天授過粉的翠綠瓜藤上,西瓜已經坐果,小小的模樣惹人喜愛。在這個溫暖的大棚內,和這個“小瓜蛋兒”一起成長的這批西瓜,再經歷40天的茁壯成長,將成熟上市;走進杞縣傅集鎮呂寨村存平蘑菇種植合作社,160個菌菇大棚整齊排列著。在呂寨村這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幾年來,村里各種蘑菇種植大棚發展到200多個,年產值600多萬元,帶動勞動力就業200多人,60多名脫貧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近年來,杞縣利用本地豐富的資源優勢,按照‘黨建作引領、公司作龍頭、基地作示范、種植戶做產業’的思路,根據‘一村一品’模式,發展優勢經濟項目,形成品牌,做成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杞縣縣長黃宗剛說。


      在杞縣北部的陽堌鎮張寨村花生米加工基地,偌大的廠房內,花生米去石機、篩選機、打包機等自動化花生米加工設備轟隆作響,運轉不停。一粒粒優質花生米在傳送帶上奔跑著、跳躍著,填滿了一個個編織袋,鼓起了村民們的“錢袋子”。


      傅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岳軍介紹,目前,傅集鎮已形成以西鄭莊村為中心輻射周邊種植羊肚菌和黑小麥產業,以呂寨村為中心帶動周邊發展食用菌種植600余畝,以宋吉屯和申紀村種植大棚蔬菜等特色產業500畝。特色產業已輻射帶動300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覆蓋帶動全鎮1000多戶脫貧戶務工增收。


      “我的工作是給花生米打包裝,每個月工資5000元左右。現在工作也不累,我家就在周邊,工作的同時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工人曹杰說。


      據了解,張寨村已經打造了全產業鏈花生米加工基地,不僅擁有花生米初加工工廠6000多平方米,而且擁有深加工工廠4000多平方米,還建設了12座冷庫,每座冷庫能儲存花生米1000噸左右。生產出的麻辣花生、花生醬、花生碎等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有不錯的銷路,部分產品還走上了國際市場。


      陽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麗介紹,該鎮盛產花生,張寨村花生米加工基地每年銷售額上億元,為全鎮困難群眾分紅近40萬元,同時按照高于市場價一兩角的價格收購困難群眾的花生,增加了群眾收入,“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惠及了廣大群眾。


      “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持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使產業鏈更加完善、鄉村更加富有、人民更加幸福,譜寫杞縣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高質量發展的出彩篇章。”杞縣縣委書記戴繼田說。(記者 王帥杰)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